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影評|《性我者得自由》(2017):鐵幕下的悶騷

一連觀賞多部台北電影節試片,由瑪莉亞莎朵斯卡(Maria Sadowska)執導的《性我者得自由》(The Art of Loving.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2017)的功效有如興奮劑,特別醒腦。

雖是波蘭電影,本片卻不若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和華依達(Andrzej Wajda)的藝術取向,論敘事節奏與影像風格,《性我者得自由》都有好萊塢之風,動感成趣,通俗怡人。

本片所講述的,是波蘭性學大師夏琳娜薇絲羅卡(Michalina Wislocka)的奮鬥歷程。簡而言之,就是波蘭版的《金賽性學教室》(Kinsey ,2004)。但比起薇絲羅卡的傳奇程度,金賽(Alfred Kinsey)可遠遠不及。畢竟金賽是美國人,處在自由民主之境,有著言論自由;薇絲羅卡卻受鐵幕阻隔,更是一位女性!

《性我者得自由》(The Art of Loving.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2017)電影劇照
《性我者得自由》(The Art of Loving.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2017)電影劇照

當薇絲羅卡將苦心孤詣而成的大作交給政府審查時,官僚面面相覷,一副女性何來資格談歡愉?厲言將之驅趕。但才一踏出大門,一位女性政府職員看到準備離去的薇絲羅卡,樂不可支,急著向恩師道謝:「妳當初教我的角色扮演,救了我和我老公的性生活。」兩場戲對照,道盡共產波蘭背後的悶騷。

調侃對象不限鐵幕時期的波蘭當局,連納粹也成為笑柄。主角夫婦倆被納粹逮捕,好友汪妲(Justyna Wasilewska)打算獻身救人,怎料長官是名同性戀,甩了她一巴掌。想了想,又覺得機不可失,索性與女子來了場推櫃叫床戲,長自己威風,滅小兵猜忌。波蘭民女與納粹惡徒的另類同盟,以歡喜收場。

本片不過是導演瑪莉亞莎朵斯卡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敘事功力卻相當純熟,日後轉赴好萊塢發展也不令人意外。時序不斷折疊替換,導演一邊道出薇絲羅卡在性愛上啟蒙與挫敗,一邊帶著觀者跟著她一同衝破政府的偽善藩籬。故事振奮人心的程度,並不亞於《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 ,2016)。

不過,導演雖將議題鎖定在性學,卻又明顯意在言外。一本教導社會大眾談性的書刊不過是一個表象,它所代表的是性解放,也能代入民主思潮。但《性我者得自由》卻不見訓教色彩,充沛的喜劇調性,以另類方式帶領觀眾思索專制極權的恐怖,可謂別出心裁。

《性我者得自由》(The Art of Loving.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2017)電影預告

延伸閱讀


2017台北電影節|影視評論

2017台北電影節|影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