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被譽為香港新導演全面爆發的一年,隨口喊,就有黃進、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陳志發等多名新銳導演大放異彩,美中不足在於,這些導演全是男性,陽剛味濃,清一色男性故事。
然而,這也不是近期的問題,回顧香港影史,真正得以站穩腳步的女導演本來就是屈指可數,唐書璇、許鞍華和張婉婷是其中翹楚,專走商業路線的黃真真也算是發展成功的例子,但數一數也還真不到十人。究竟為何女性導演總是難在香港出頭,背後原因何在,自然一言難盡。
不過才嘆息沒多久,出身劇場的彭秀慧導演就出場顛覆了香港電影市場的性別桎梏,端出了首部電影長片《29+1》(2017)。更迷人的是,《29+1》的好看完全與導演性別無關,它本身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佳作。筆者很慶幸在觀影前沒做太多功課,不用先入為主,而是純然受到故事的情節感動,乃至說來有些濫情的被療癒。
故事講述上班族林若君(周秀娜 飾)的年近三十,到哪兒都不斷被提醒「該為未來想一想」,想婚姻、孩子、房子、父母云云,一心致志職場的林若君,選擇不去面對,但偏偏這些考驗卻全往身上砸。升遷歸升遷了,但卻先被房東掃地出門,還得照養失智的老父,回家還要看心不在焉的男友臉色。
子曰:「三十而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在這個歲數之前到底成了什麼事,好像是在此階段必然得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至於到底什麼樣的三十歲才值得被稱作是有價值的?是擁有一輛車、幸福婚姻抑或第一桶金,答案因人而異。然而,雖說是因人而異,但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下,標準的(參考)答案偏偏又掛在那兒,你不看也得看。
在黃真真執導的女性電影《閨蜜》(2014)中,三個女孩在經過一連串的試煉之後,發現男人不值得信任,彼此的友誼才是真的。這般友誼萬歲的故事固然得以打動千萬少女的心,但卻也僅能供人遙視。畢竟在現實生活中,長相如陳意涵、薛凱琪,又有財力沒事進出高級餐廳的女子,終究是小眾中的小眾。這些人做出的決定,其實對於一般女性而言,參考價值實在存疑。
在現實生活中,林若君所遭遇到的挑戰和心境轉變,自然是更為貼近你我的。甚至筆者雖是男性,卻也深深能體悟角色的處境。林若君在面臨生活的一連串崩毀,她才突然驚覺自己從未省思過自己過生活的初衷,也從不清楚自己汲汲營營所追求的事業成就,最終究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如果說上述還是老生常談,那她向自己提出的另一個問題就更有深意,在嘗試獨自生活之後,林若君發現自己原來始終在依賴這些事情,依賴工作、男友、朋友等等,這些事情像麻藥一樣讓她忘卻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因此林若君自問:「還是我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相處?」
換言之,林若君的體悟,不也是對《閨蜜》那般友情克服世間萬事的論調,間接做出了巧妙的回應?
防雷線
經過一番思索,林若君遇上了黃天樂(鄭欣宜 飾),或說是觀眾與黃天樂相遇,林若君是透過她的日記來認識她的。這位樂天女孩,在生活舒適圈待了十年,因為罹患乳癌,決定遠行巴黎。透過她的自述,林若君終於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此外,在片末揭露黃天樂罹癌的段落,導演有一段饒富生趣的安排。她讓黃天樂的好友張漢明(蔡瀚億 飾)將林若君視為黃天樂,讓觀眾一頭霧水。然而,這段看似故弄玄虛的安排,一方面也是導演有意向本片的舞台劇原劇致敬。在同名舞台劇中,林若君與黃天樂是由同一個人飾演,展現一個人的兩個面向。與其說林若君是認識了黃天樂,不如說是她重新認識了自己。
過往大家對舞台劇體系出身的電影導演,常常詬病舞台味太濃。但彭秀慧卻將之轉換為優勢,妥善的挪用了一些舞台劇的調度技巧(上班路途的角色自況或後段的列車戲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集體敷面膜的視覺奇觀。加上適切的動感剪輯風格與不慍不火的表演調性,總體傳遞出來的是滿滿的電影感,不見跨領域的水土不服。
不過《29+1》也有明顯罩門,即後半段讓黃天樂主秀的戲碼,戲味不如前段細膩過人。反而有點過度倚賴鄭欣宜的個人魅力,而她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正向思考,明顯過度失控。作為一個觀眾,以黃天樂的處世觀來解決問題,還是難以輕易接納。
但是整體而言,《29+1》提出了足夠豐富的議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無論認同與否,整個過程都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導演彭秀慧對愛情、親情的細膩觀察,令人感佩,更富有催淚奇效。彭秀慧無疑是相當具有未來性的香港導演,也是今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強力競爭者。至於擔綱主演的周秀娜,也足以顛覆觀者對她的印象,演技十分出色,本片將把她的演藝生涯提升到全新的層次。
延伸閱讀
2017台北電影節|影視評論
- 影評|《人生未來完成式》(2016):反演技
- 影評|《性我者得自由》(2017):鐵幕下的悶騷
- 影評|《骨妹》(2016):澳門電影的可能
- 影評|《照片沒說的秘密》(2016):吳哥窟與赤柬之外
- 影評|《現代啟示錄之子》(2015):柯波拉與非洲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