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為安東尼奧尼,圖右為費里尼。)
作為同樣在20世紀下半葉征服國際的義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與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之間是否存在瑜亮情節?
費里尼本人常常成為箭靶,秉持原則從來不對同業放砲的他,卻經常遭到提拔自己的恩師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公開嘲諷,在上一篇也提到他因為以《大路 La strada》獲得威尼斯銀獅獎而得罪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
對於當時乃至後世影迷而言,談論到義大利電影,的確免不了要問一句「你是費里尼派?還是安東尼奧尼派?」似乎將兩人歸類為壁壘分明的兩種屬性的導演。但其實費里尼早期的執導作品《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便是安東尼奧尼編劇的作品,他們的關係並未像大家想像中那麼疏離。
兩位導演作品的風格的確差距甚大,在他們共同參與執導的集錦電影《城市愛情故事 Love in the City》(1953)便能察覺。其中費里尼執導的《婚姻介紹所 Marriage Agency》描述一名男子聲稱自己的朋友患有狼人症,想幫他尋找結婚對象,是一部典型的劇情片。而安東尼奧尼的《自殺未遂》(Attempted Suicide)則是一部紀實性作品,記述了城市中幾個對生命感到絕望的女性。
與兩位導演都合作過的演員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的觀察或許更為犀利。談到這兩人,他說:「跟安東尼奧尼拍片,就像去動心臟手術。不過不是我自己的心臟。跟費里尼拍片,則像去野餐。」(註1)
兩人在國際影展、電影獎的競逐上各有勝場,也都在九〇年代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又稱終身成就獎)殊榮,但實際上他們彼此之間並不存在真正意義的競爭關係。至少他們公開對彼此始終保持尊敬與友善的態度,從沒有公開批評過對方的作品(雖然也曾傳說他們私下都對於對方的風格不予苟同)。
有一個故事或許可以說明他倆的友誼。當時安東尼奧尼人在好萊塢拍攝《無限春光在險峰 Zabriskie Point》(1970),後來他為了要去倫敦的卡納比街看看嬉皮景觀,便刻意在轉機時出去晃晃。怎料當他回去搭飛機時,藏在鞋裡的大麻被警方發現,使得這件事立刻成了傳遍國際的醜聞。
後來安東尼奧尼回國之後,一眾電影圈好友為他辦了一場派對洗塵,但現場卻一遍尷尬,因為不知該不該提大麻一事,也不知安東尼奧尼對此的態度是什麼,深怕說了造成冒犯。演員吉安卡羅吉安尼尼(Giancarlo Giannini)請了在場費里尼想辦法出面化解。
費里尼得知之後,竟當著眾人的面走到安東尼奧尼的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舉到他臉前,對他說:「哈一口吧!」(註2)
你是費里尼派?還是安東尼奧尼派呢?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
「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
- 專題|費里尼寫給庫柏力克的一則電報
- 專題|費里尼重新「發現」龐克教母
- 專題|費里尼與米老鼠
- 專題|1954年威尼斯影展的一場傳奇互毆,費里尼與維斯康提的十年冤仇
- 專題|費里尼到底拿了幾座奧斯卡獎?
- 專題|費里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 專題|《生活的甜蜜》裡的「海怪」影射的是惡名昭彰的義大利疑案?
「費里尼100系列專文」
- 專題|費里尼的秘密情人
- 專題|費里尼與天主教會的情與仇
- 專題|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
- 專題|費里尼電影的魅力何在?
- 專題|電視文化狂潮下,大導演費里尼的逆襲
- 情聖還是渣男?費里尼為何要拍歐洲第一風流才子卡薩諾瓦?
參考資料
- 註1:Charlotte Chandler,”My Dinners with Federico and Michelangelo”,Vanity Fair
- 註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