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全面開戰》(At War ,2018)在片名開宗明義說這部片關於戰爭,但電影裡所談論的戰爭實為不用刀槍、不見血的對立,是為勞資雙方的抗衡。導演史蒂芬布塞(Stéphane Brizé)繼《衡量一個人》(The Measure of a Man ,2015)後再次找來坎城影帝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主演。有別於上回較為克制的角色,這一回的林頓整部片都在一定的情緒高峰上。
Comments closed分類: 歐洲電影
深入探討歐洲電影的藝術風格與社會議題,分析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背景,展現影視作品的多樣性與深度。
在電影《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 ,2017)之中,身兼多職的美國電影人湯米維索(Tommy Wiseau)的古怪、孤僻、偏執、自命不凡、善妒等等性情被詳實呈現,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演員,他顯然毫無才華可言。然而,在該片導演、男主角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的善意改編之下,一場災難性的悲劇人物成了茶餘飯後的親切笑料,甚至帶有點奇妙的勵志性。
Comments closed自從好萊塢(Hollywood)成為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開始,其他各國電影工業也出現各種「萊塢」之說,包括印度「寶萊塢」(Bollywood)、巴基斯坦「洛萊塢」(Lollywood)、奈及利亞「奈萊塢」(Nollywood)等。
Comments closed以多個故事線展開,最後共冶一爐的電影並不少見。原以為法國電影《多情動物》(Endangered Species ,2017)也是如此,但隨著敘事推展,卻意外發覺,原以為能延伸討論的只是驚鴻一瞥,看似最偏離主線的反而獲得不少篇幅。原來真正的多情動物是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自己。
Comments closed來自捷克的《神奇的哇哇襪》(The Oddsockeater ,2016)是今年高雄電影節試片最驚艷的發現之一,題材雖然稚氣,但故事概念吸引人,注定引人入勝。
Comments closed1993年的西班牙,6歲的女孩芙烈達被送到了她的叔嬸家。她的雙親因為愛滋亡故,但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對這個消息所知不多。導演卡拉西蒙(Carla Simón)從電影之初便選擇迴避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但這並非因戲劇技巧使然,而是導演選擇完全站在芙烈達的視角去經歷這段童年。
Comments closed應玲怕鬼又怕黑,但她卻要接受清洗大體等訓練,顯然是遠超過她所能承受的範圍,但為了改善家裡環境,這份工作是她最好的機會。另一名與她同事的男孩是她唯一可以傾訴心聲的對象,但日後他選擇返鄉,應玲也將失去依靠。
Comments closed4月的提比里斯,一個名為四月(April)的妓女從獄中被釋出,很快地回到街頭的工作崗位上。那晚,她遇見了一名奈及利亞裔的年輕男子,他告訴她,自己原先以為自己要去的是美國的喬治亞州(State of Georgia),沒想到,卻被送來了這裡-位於西亞高加索山區的小國喬治亞(Georgia)。
Comments closed在觀賞《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2017)之前,完全是準備接受視覺衝擊而來。兩年前,該電影計畫釋出之後,一直是筆者最為期待的動畫電影。本片堪稱是影史首部手繪油畫動畫長片,號召來自15個國家的百餘名油畫家齊聚波蘭,繪製近六萬幅油畫……光想像便嘆為觀止。
Comments closed看到《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 ,2017)的宣傳文案標榜本片是透過芬蘭湯姆的官方基金會授權,「忠於史實」,反而是令人擔心的,通常這些被官方機構把持的電影,往往離史實最為遙遠。然而,親見本片的直率呈現與對時代的戮力重現,憂慮很快一掃而空。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