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刁民》的《狂徒》(2018)是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的洪子烜所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過去他在學生時期短片作品包括《破賊》(2013)和《欺逃人》(2014)。他當時嘗試了台灣學生製片付之闕如的武打題材,其中融入了俄羅斯武術元素,一度引發話題。
Comments closed分類: 亞洲電影
剖析亞洲電影的文化特色與創意表現,探討各國獨特的敘事風格、角色塑造及其對國際影壇的影響與回響。
電影《想成為奧田民生的BOY與讓遇見的男人都瘋狂的GIRL》(2017)有著前所未有的超長片名,卻著實令人一頭霧水。倚靠電影開場的引言,才知道奧田民生是一名不羈歌神,男主角可樂餅(妻夫木聰 飾)提到這個男人之所以吸引他,是因為他即便拉麵湯汁濺在身上,也能從容地向觀眾坦承而無恥意,太有個性。
Comments closed電影《親愛的外人》(2017)改編自曾獲直木賞肯定的名作家重松清在1996年所著有之小說,「親愛的外人」乃是台灣片商所命名,原始的書名與片名應更能表現故事傳達之本意──原名為《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Comments closed主角苦受失憶困擾,而踏上解謎旅程之作,所在多有。代表作當然是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記憶拼圖》(Memento ,2000)。題外話,阿米爾罕(Aamir Khan)也曾經演出過的翻拍版的《寶萊塢記憶拼圖》(Ghajini ,2008),浮誇至極,「寶味」十足。
Comments closed電影《曼菲》(2017)在台北電影節作為閉幕片首映,許多好友在映後紛紛第一時間激動表態,稱之為今年台灣最好的紀錄片。筆者在日後終於得以一窺電影面目,完全體悟本片帶給觀者瞬間的情緒能量是從何而來。透過已故舞蹈家羅曼菲的照片與演說、其學生的舞蹈和詩,導演陳懷恩創造的氛圍的確是令人難以抗拒的。
Comments closed在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2017)之中看見宋康昊格外親切,在《總統的理髮師》(2004)中,他演出一個青瓦台的平凡理髮師,唯一的客戶是總統朴正熙,他在旁目睹了韓國現代史的變遷,堪稱是韓國版阿甘。
Comments closed電影《美麗之星》(2017)可能所面臨的質疑與批判,其實大可從同名原著小說的命運中窺知。三島由紀夫在1962年出版《美麗之星》之前,已憑藉《金閣寺》等著作登上文壇巔峰。然而,該作光怪陸離的劇情,卻使他成為眾矢之的。
Comments closed導演片淵須直最初籌拍《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2016)時是籌不足資金的,導演在訪談中提到,投資人多半質疑談戰爭的日本電影不勝枚舉,明顯不看好這項計畫。隨後,導演只好轉而倚賴群眾募資的力量,終促成電影的完成。
Comments closed香港鮮浪潮拉拔出來的新銳導演歐文傑、陳志發與黃進等人在這兩年接連以首部長片大放異彩,同樣出自該體系的新導演盧煒麟也不落人後,在今年推出了個人首部長片《今晚打喪屍》(2017)。取材令人驚艷,成品亦然。
Comments closed2016年,一年之內就誕生了兩部出色的澳門電影製作,實屬難得。一部是孔慶輝執導的劇情短片《撞牆》,另一部就是本文將要談的,由徐欣羨執導的《骨妹》。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