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美女與野獸》艾瑪華森──冒牌貨自白

各位是否曾經有過一種感覺?當你獲得某個成功的經驗、深受旁人讚美時,冷不防有種強烈的不安湧上心頭,想著「天呀,我其實沒這麼好啊,我什麼時候會被拆穿?」如果曾有過這種念頭,那代表你可能罹患了「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2013年受訪時,公開承認了自己也為之所困。

冒牌者症候群在1978年時被首次提出,是一種好發於成功人士的現象,尤以女性居多。許多患者發現無法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反而篤信有一天大家會發現自己是個騙子,自己的成就只不過是運氣比別人好而已。在當時的一項調查,發現每五位成功人士就有一人認為自己是冒牌者,不認為自己值得成功,就連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晚年都有過這種傾向。

對於艾瑪華森而言,她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成功實在太虛幻。她在九歲那年獲得了《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系列中妙麗一角的演出機會,這讓她突然搭上飛車直奔雲霄,成了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女。她當然是靠了實力取得這個角色(艾瑪六歲就以演員為志向努力,有過舞台劇基礎),不過她的外型和個性當然也是她受到劇組青睞的主因。

艾瑪華森與妙麗的性格高度相似,她們都是自我要求甚高的學霸。在16歲那年,艾瑪甚至一度動念辭演《哈利波特》,只為了專心學業的經營。也由於她與妙麗這個角色形象幾乎成為等號,當她日後想要擺脫這個形象繼續演出時,實在難以獲得認可,因為所有人橫看豎看,看到的都是「妙麗」。反觀飾演哈利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為擺脫形象混跡獨立電影界,連殭屍都演,比較成功擺脫定型危機。

在承認自己患有冒牌者症候群時,艾瑪華森正處職業生涯的不穩定期。《壁花男孩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2012)的成功一度使得她贏得「轉型成功」的美譽,但她對自己要接連問世的兩部作品《星光大盜The Bling Ring》(2013)和《挪亞方舟 Noah》(2014)是否會成功而感到有些焦慮。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冒牌者的事實終於要被揭穿了。

在接著知名記者妲薇蓋文森(Tavi Gevinson)專訪時,艾瑪坦言:

「我覺得我每次越努力,不安感也越多。因為我無時無刻都在擔憂有人發現我是個冒牌貨,不足以獲得現在的成就⋯⋯(略)⋯⋯人們能接受我對自己的挑戰,並且支持我嘗試《哈利波特》以外的工作,所以我並不覺得委屈,但有時我還是太受制於原本的定位。每一篇關於我的文章還是會提到霍格華茲、妙麗、魔法或者『哈利和榮恩會怎麼想?』」

事實上,艾瑪的煩惱確實不虛,《星光大盜》與《挪亞方舟》評價不如預期,而她後續主演的《邪靈刑事錄 Regression》(2015)與《窒命地 Colonia》(2015)更是如此,許多人一樣拿妙麗當作標準來檢視她的演出。艾瑪依然是享譽全球的女星,但眼看演出作品一一沉沒,焦躁感是與日俱增。她需要一部作品讓她重登巔峰。

2015年,她獲得了《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的演出機會,這部迪士尼電影真人化之作幾乎沒有商業失敗的可能性,因為動畫版累積的海量觀眾幾乎都會回流,基本盤絕對會有。但艾瑪也知道如果連這樣的一部電影都砸鍋,自己的演藝之路恐怕將走進窮途末路。

隨著《美女與野獸》在2017的問世,艾瑪華森如願以償重獲認可,作品獲得出色反響,華麗的整體製作質感與忠於原作的改編得到稱許,更以12.6億的成績登上全球票房冠軍寶座。挑剔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人一致大讚艾瑪的表演,《紐約每日新聞》的史蒂芬惠迪(Stephen Whitty)更認為艾瑪華森總算迎來了演藝事業的突破。

但艾瑪是否因此而走出冒牌者症候群的陰影呢?該病症的權威研究者薇拉麗楊(Valerie Young)博士指出,當一個人獲得升遷、新的機會時,反而特別容易自卑。但她提醒我們,挑戰和重塑自己的情緒,是對抗這個症狀的良方,請告訴自己,「那些不覺得自己是冒牌貨的人,也沒有比你更有能力、比你更聰明」。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2017)電影預告
本文與 myVideo 合作刊出

延伸閱讀


myVideo系列人物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