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偏離事實多遠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答案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世人不知道真實的版本,無論偏離多遠,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2001),這部作品長期因為與事實偏離太大而遭到詬病,不過顯然一般觀眾並不在意,奧斯卡尤然,在當年授予其最佳影片、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大獎。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人生被大改的主角本人,竟也毫不在意。
如果今天要拍攝的是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很多人都自認為能插得上話,一個非關史實的小改動就可能面臨抵制。不過當主角是一個曾經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為約翰納許(John Nash)的數學家,一切就容易操作得多了。
在《美麗境界》問世以前,世人根本不知約翰納許是何許人也,他對賽局理論的貢獻也當然只有學界的人才會清楚。好萊塢監製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是在偶然之下讀了西爾維亞娜薩(Sylvia Nasar)與1998年出版的《美麗境界》原作,內容詳述了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葛瑟很快從中嗅到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不僅僅是約翰納許對20世紀經濟學、電腦科學與軍事理論等領域的貢獻很值得為眾人所知,而是他在正值壯年期間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經常妄想外星人傳遞訊息給他,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逐出學界。葛瑟發現這簡直是現成的好萊塢題材。
他找來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來接手編劇,並請來朗霍華(Ron Howard)負責執導工作。高斯曼大筆一揮,果然把約翰納許的人生竄改得面目全非。在片中幾乎沒有認真提到太多他的學術貢獻,而是將故事重點聚焦在他與太太艾莉卡納許(Alicia Nash)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陷入瘋狂的種種行為。
因此《美麗境界》當中除了納許夫婦之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編劇虛構的,未提及他曾與妻子離婚38年。他是一直到他在1994年在諾貝爾獎折桂之後,才與太太復合,《美麗境界》上映的同年復婚。編導甚至為了避免觀眾以為思覺失調是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所以將晚年的約翰納許描寫成持續在服藥的狀態。就連「放筆」的儀式也是掰的,他本人也根本沒有去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致詞。
《美麗境界》的戲劇性大多聚焦在約翰納許本人紊亂的精神狀況,監製與編導都表明立場,認為既然也沒有人知道他本人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幻覺,那的確就有「竄改」空間。事實上,他們的確也不是第一個把名人故事拿來技術性重新改寫的人。
有趣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納許夫婦可能會對這樣的改編感到不舒服。沒想到在2005年接受《愛爾蘭時報》訪問時,兩人的態度卻是一副輕鬆坦然,一點也不覺得不被尊重。
「我一開始只覺得配樂好吵。」
「但在我進入狀況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做對了很多事,例如它給了觀眾一定的懸念與娛樂性。當然我不太能接受這部片對我的描述,但我想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以劇情片來說是很成功的。」
約翰納許
他承認自己只跟飾演他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附圖)只在拍攝時見過一次面,而對方顯然無意效仿他的口音。不過他跟太太都愛極了他的演出,艾莉卡納許說:
「我們就是愛羅素.克洛,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雖然是純屬虛構。」
她還為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叫屈,認為她的戲份應屬主角(卻在奧斯卡得到最佳女配角)。
約翰納許也澄清,自己對賽局理論的「納許均衡」所做出的突破,當然也不是在酒吧裡把妹想到的。但與許多嚴詞批評電影改編的名人不同,約翰納許相當慷慨,也完全理解電影可能的侷限,他甚至說雖然電影的敘述不甚準確,但卻對他的一生的確試圖提出了一個解釋的角度。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看到幻覺。但電影是一個視覺媒介,所以角色能看到這種幻覺也是正常的。通常真正的患者不一定會看到什麼,但是卻會聽到一些聲音。但想也知道,電影很難這樣做出表現。」
約翰納許明白許多人會批評這部片對思覺失調症症狀的誇張化,但他顯然毫不在意。
不過約翰納許也語出驚人,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兒子也罹患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同時指出「去除精神病的污名,只有在精神病被完全消除才可能見效」。但他也暗示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有些人總是必須要靠治療精神病患來牟利。
事實上,納許夫婦如此捍衛這部電影的理由,除了他們也許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之外,說不定還有一個原因。在當時《美麗境界》作為奧斯卡得主熱門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些針對約翰納許的攻擊,包括指控他有反猶太傾向等等,片廠親上火線,帶著約翰納許受訪挽回聲譽。可說他的生涯成就幾乎與這部電影完全綁在一起了。
2015年,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上的貢獻,約翰納許與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共同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納許夫婦在遠赴挪威領獎後回國,因為改了航班提早返國,原訂的轎車不便接送,只好改攔了一輛計程車。怎料剛入行兩周的司機因為超車失控撞上護欄,納許夫婦被甩出車外,於同日謝世,結束傳奇一生。
本文與 myVideo 合作刊出
延伸閱讀
myVideo系列人物專文
- 專題|《玩命關頭》姜成鎬──韓哥進化論
- 專題|《王牌冤家》金凱瑞──與芮妮齊薇格的一段情
- 專題|《愛的萬物論》費莉絲蒂瓊斯──學霸演員發跡史
- 專題|《惡棍特工》克里斯多夫華茲──最迷人的反派角色
- 專題|《淑女鳥》瑟夏羅南──愛爾蘭少女的《哈利波特》夢!
- 專題|《剪刀手愛德華》提姆波頓──剪刀手是怎麼養成的?
- 專題|《兔嘲男孩》史嘉蕾喬韓森──政治正確我不懂!
- 專題|《美女與野獸》艾瑪華森──冒牌貨自白
- 專題|《控制》羅莎蒙派克──打破靈魂伴侶神話
- 專題|《水底情深》道格瓊斯──皮套底下的怪物真身
- 專題|《神力女超人1984》蓋兒加朵──女神思想蛻變史
- 專題|《捍衛戰士》凱莉麥姬莉絲──賣座大片帶來不幸?
- 專題|《永遠的我們》史丹利圖奇──直男成為同志專業戶?
- 專題|《自殺突擊隊集結》詹姆斯岡恩──是鬼才還是戀童癖?
- 專題|《黑寡婦》佛蘿倫絲普伊──女人就得討人喜歡?
- 專題|《沙丘》喬許布洛林──力克父親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