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奧斯卡

專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邁茲米克森回擊奧斯卡「多元性」質疑

什麼事情讓邁茲米克森(Mads Mikkelsen)暴怒?一部以1750年代的北歐為背景的電影,需要考量到「種族多元」嗎?

Comments closed

影評|《販膚走卒》(2020):藝術品、商品與人

電影《販膚走卒 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2020)的中文片名,應該是近年最傳神的電影命名。主人翁山姆為的確販賣了自己的皮膚,也確實是顆身不由己的「卒」。作為身處敘利亞內戰之中的百姓,他沒有選擇餘地,要不是繼續在槍林彈雨中苟活,要不就是遠走他國,尋求新生。

Comments closed

影評|《愛.欺》(2017):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電影《愛.欺》(The Wife ,2017)的開場是在一大清早,一對老夫婦在床上守候著一通可能會帶來喜訊的電話。「諾獎迷」一眼就識破他們在等候的是什麼。瑞典人按照傳統會在北美時間清晨五點後一一聯繫遍布世界的新科諾貝爾獎得獎者,每年的美國得主都會說自己「毫無預期」、「睡夢中被叫醒」、「不敢相信是真的」。

Comments closed

專題|日本電影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回顧奧斯卡獎與日本電影的關係,相信大家都能直覺想起將近十年前,《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2008)的爆冷大勝。不過令人意外的是,若過去非正式競賽的三座榮譽獎不計,瀧田洋二郎領取的這座奧斯卡,竟還是日本拿下的首座最佳外語片獎。

Comments closed

影評|《芬蘭湯姆》(2017):直探「人性」

看到《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 ,2017)的宣傳文案標榜本片是透過芬蘭湯姆的官方基金會授權,「忠於史實」,反而是令人擔心的,通常這些被官方機構把持的電影,往往離史實最為遙遠。然而,親見本片的直率呈現與對時代的戮力重現,憂慮很快一掃而空。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