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古谷實漫畫的同名電影《白晝之雨》(2016),明明跟《屍速列車》(2016)沒丁點淵源,但是看見影片收尾的路數,卻忽然拉在一塊兒想了。只是看似更無害的《白晝》,卻比《屍速》的血味更濃個兩倍之多。
Comments closed標籤: 日本電影
電影《牡蠣工廠》(2015)雖然是在說牡蠣,但卻又沒事帶到貓的生活點滴,對於導演想田和弘的影迷而言,似乎會不由得聯想到導演的舊作《完全和平手冊》(2010)吧。
Comments closed當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漫畫《爆漫王》(Bakuman ,2015)傳出真人電影化的消息時,相信熱愛原作的漫迷多半無法樂觀以待。一樣由兩人共同創作的暢銷漫畫《死亡筆記本》被改編並再延伸成了三部電影,明年又將推出續作。票房大賣、話題性十足之下,廣大的原作迷卻不見得買單,漫畫本身的質感及獨有魅力本就難以被轉化成電影,何況大場鶇對劇情資訊的細膩敘述更註定無法完整的被影像化呈現。
Comments closed沒印象曾看過一部電影在開場時,以字揭幕,要求看官觀後切勿洩露結局。這看似是對觀眾的懇求,但不也可視作一種狂傲的挑釁?
Comments closed一個客廳大小的空間,15個小人物,86分鐘,一位日本AV導演的告白。可謂短小精幹、完全遵循三一律法則的小品。就如同一般日本A片一樣,沒有任何扭捏,沒有矯揉造作,觀者就像是驚喜的在某部謎片選單裡發現了一支幕後花絮,見到了一部色情電影背後的真實。
Comments closed英國人李察艾登堡(Richard Attenborough)拍了印度國父的傳記電影《甘地》(Gandhi ,1982),樹立了永難超越的經典,致使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人斗膽再拍攝以甘地為主題的電影。
Comments closed電影《清須會議》(清須会議 ,2013)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除了日本迷或者電玩遊戲迷之外,一般國人恐怕很難迅速進入這部電影,大導三谷幸喜為此花了一些篇幅做了大概的背景紹介,而後來也靠鮮明的角色形塑讓觀眾得以入戲,漸漸的,吃力感也隨著觀者對情節的投入,消失無蹤了。大師出手,果然不凡。
Comments closed日本校園電影一旦碰上社團題材,常是聚焦在年輕人的「血氣」,邁向目標前的坎坷史和最終如願以償的大高潮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是《琳達!琳達!》幾乎通通沒有,導演山下敦弘花了更多時間呈現了少女們練團以外的青春點滴,而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段落,難道不是青春的一部份嗎?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