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片室離開,心裡喊了三聲「終於」,終於看了《十年》(2015),終於可以跟其他人討論這部現象級的香港電影,一解心頭悶。
Comments closed標籤: 台北電影節
電影《牡蠣工廠》(2015)雖然是在說牡蠣,但卻又沒事帶到貓的生活點滴,對於導演想田和弘的影迷而言,似乎會不由得聯想到導演的舊作《完全和平手冊》(2010)吧。
Comments closed電影《槍響前決定愛不愛你》(Slow West, 2015)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當時的片名譯為《西部緩慢之死》,更貼近英文原名,對這部片的結局也做了些許預示。待片商引進並發行後取了新名字,顯然以愛情元素為導向,比起原本的「緩慢」兩字更具有一點商業的可能性。
Comments closed電影《路邊野餐》在序場節錄了數行《金剛經》的經文,劈頭般的預示了本片的晦澀難解,見者大概不免嚇得倒退三步。但若細嚼慢嚥般地透析這段匆匆來,匆匆去的文字,也許能發覺導演畢贛的意念原來已暗藏於此。
Comments closed看完《百日告別》(2015)的夜裡,我整晚難以入眠,輾轉反側,甚至痛苦不堪,心痛難耐。提及此事,友人問我是不是這部電影太好看?我答不是。她續問,那肯定也是很有魅力吧?
Comments closed來自法國班諾賈克曾多次獲歐洲三大影展提名,近年來以《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2012)最受矚目,他以此作一舉獲得凱薩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等三項大獎提名。接著的新片像是《三心一意》(Three Hearts ,2014)也獲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提名。這次導演特地來台,則是為了宣傳新作《女僕心機》(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2015)。
Comments closed一個出生日本的比利時女孩艾蜜莉(Amélie),不知是不是給哪個日本武士「攔胎」,使得她自小返回家鄉之後,時時想著要重回日本,回到她的誕生地,作一個真正的日本人。
二十歲這年,她背上行囊,帶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回來了,打算在東京邁入全新的人生。但,成為一個日本人,真那麼容易?
Comments closed一個客廳大小的空間,15個小人物,86分鐘,一位日本AV導演的告白。可謂短小精幹、完全遵循三一律法則的小品。就如同一般日本A片一樣,沒有任何扭捏,沒有矯揉造作,觀者就像是驚喜的在某部謎片選單裡發現了一支幕後花絮,見到了一部色情電影背後的真實。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