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影評|《郊遊》(2013):別讓蔡導得逞了

要選出這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究竟哪部電影最好,何其困難。

這就好比要評審把香蕉、蘋果等不同種類的水果放成一排,選出最好的一種。

既然提到了水果論,那就來談談《郊遊》(2013),因為這部片可說是顆「番茄」,一種究竟是水果還是蔬菜都使人難分難解的東西。

之前《蔡明亮:當今國片以數字論定一切,何來復興?》這篇文當中,我替蔡導演這個奇才下過了一個註解,我說他是一個:「看透了整個世界,但是選擇活在自己世界的男人。」

當我看完《郊遊》之後,我更是加倍的這樣認為了,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其實不屬於我們這個世界,或許他是來自某個外星球。在他所屬的那個文明底下,人們都習慣著無聲了,習慣凝視一個東西要凝視個老半天了。

說看《郊遊》是被挑戰,我覺得太貼切。倒不是它有什麼過激的裸露或暴力畫面(前者是有,但是我個人可接受),而是因為它擁有太多考驗著觀眾的長鏡頭,有幾顆的背景甚至就是不變的,迫使觀眾得聚焦在演員們的臉部表情,而且那種長鏡頭的長度,真的不是普通的長,是長到讓人覺得自己被挑釁的那種長。

在馬路的舉牌橋段,我想旁邊的機車騎士也都沒有被套好招,從他們不斷的轉頭看著李康生又直盯著攝影機就知道。這根本就是在告訴大家:「我拍我的電影,懶得理你們!」何其孤傲的風情。

我甚至好幾度感覺蔡明亮導演正躲在銀幕後面對著全場觀眾說:「現形吧!你們這些人是不會懂我的!」

呃,到這裡,好像說得《郊遊》一文不值一樣,非也呀。

一百三十八分鐘的片長,「精練」的對白,無數精心設計的構圖,每個鏡頭如同畫作般呈現在眼前。以上種種堆疊出來的結果是,仍然足以讓認真看沒有睡著的人如我,明白這個故事大概是在說什麼。

常說國內沒多少導演真的會以鏡頭說故事,舉蔡明亮雖然極端了一點,但他確實是箇中翹楚。

簡單而言,如同《郊遊》的英文片名Stray Dogs(流浪狗),一個失業的父親正是如同流浪狗般的人物,居無定所的中年男子,活著的目標似乎只剩下進食和排泄,為了維持生理機能而工作,抑或為了讓孩子活下去而工作(流浪狗也是有家庭意識的啊)。要不然就是睡覺,片中也有不少篇幅的睡眠鏡頭,此乃人之常情,人生在世,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是在睡眠中所渡過的。

中間有一段吃高麗菜的鏡頭,也是媒體在介紹本片的周邊新聞當中的焦點。其實故事也交代了,兩位幼子將高麗菜代換成女性(抑或母親)的角色,而李康生對於高麗菜的「褻瀆」,想要傳達的意思,更是不言而喻了。

人類有三大慾望:「睡眠欲、食欲、性欲」,講白一點,《郊遊》呈現的也都是「慾」,是人的本能,只是「性慾」這次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更淡化且隱晦了許多,或許對於「食衣住行育樂」都無法滿足的主角而言,「性」本該就是被壓抑的,也因此高麗菜的鏡頭,是如此的令人懾息。

話說剛才也提到了,飾演這個父親角色不是別人,又是蔡明亮御用的李康生,我甚至認定這個父親角色根本就是為了他量身訂作的。那種空虛與頹敗,李康生從「裡」到「外」都詮釋得恰如其分,或許說是根本的適合,詮釋的功夫也省了不少。

我認為李康生最精彩的演出,其實並不是人人推崇的「狂食高麗菜」,而是他在舉牌時所吟唱的《滿江紅》。

這段演出的難度當然不在「唱」,而在「神情」。正是因為蔡明亮放膽的大量採用長鏡頭,可說是無上限的加深了李康生演出的難度。後頭有個陳湘琪淚眼凝視畫作的鏡頭,難度系數就相對低許多了,畢竟陳湘琪台詞也不必說,多的是時間慢慢醞釀出眼淚。

但若是要在「長時間」底下邊吟唱邊「適時」淌淚,鼻涕都有戲的流溢而出,那就肯定是《滿江紅》般的豪傑本領了。

我想,李康生這次的演出,值一座金馬影帝了。

最後,真要問我對《郊遊》瞭解多少,我想我實在也不敢說,上面說的盡是我自認能理解的,或者我以為我懂的。真不懂的,當然也不會沒事寫出來。

不過我倒是認為看《郊遊》的樂趣不在看懂多少,而是在它營造出來的觀影氛圍,好幾次徹底的寂靜,等於是強迫著觀眾盯住影像,忽略掉外在任何的刺激,特別有意思的體驗,那種感覺就是哪怕我咀嚼了一口爆米花,都會頓時自己似乎成了全世界最吵雜的人。

好幾度我偷偷瞄了一下附近的觀眾是什麼樣的表情或反應,例如坐我左側的男子完全呼呼大睡了。

我其實很想要轉頭跟他說:「先生你輸了!給蔡導得逞了。」

蔡明亮總是斥責觀眾們不懂他,對他不夠厚道等等自怨自艾。唯一要反擊他的方式就是你要看完他的電影。

今天這部《郊遊》,我看完了,我給了它掌聲,百分之六十給了我自己(因為我沒睡著),另外各百分之二十就獻給演技精湛的李康生和才氣縱橫的蔡明亮吧。

肯定有人會說《郊遊》是曲高和寡,但,也或者曲高和寡本就不該是貶義?

感謝,蔡導演您的《郊遊》。

《郊遊》(2013) 電影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