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諾蘭(Christopher Nolan)最新力作《奧本海默 Oppenheimer》(2023)席捲全球,在超級英雄電影充斥電影市場的當下,如此一部長達三個小時的歷史題材電影看起來簡直毫無機會。但憑藉諾蘭優秀的敘事駕馭能力,以及眾多明星加持,使得這部電影硬是闖出一片天,叫好叫座。
不過對於大多數影迷而言,這個故事終究存在很高的觀影門檻,因為故事傳主是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羅伯特奧本海默(Oppenheimer),片中有著大量科學名詞,又因為一大段故事講述的是麥卡錫時代的政治風波,所以對於不了解當時社會氛圍的影迷而言,恐怕會有些觀影障礙。
為了讓讀者能夠增進對故事的理解,本文將介紹片中三個真實人物的背景與後續,無論是觀影前還是觀影後讀,也許都會對理解故事產生一點幫助。
瓊塔特洛克(Jean Tatlock)
- 演員:佛蘿倫絲普伊(Florence Pugh)
誠如片中所述,奧本海默的情人瓊塔特洛克確實曾經是忠貞的共產黨員。不過在 1930 年代,許多富有人道關懷思想的美國知識分子都有左派傾向,因為彼時資訊並不流通,美國對蘇聯的恐怖統治欠缺了解,而西班牙內戰更令共產黨思想更為浪漫化。
瓊塔特洛克當時是一名精神病學家和內科醫生,同時也熱衷參與美國共產黨事務,還曾為共產黨刊物擔任記者。同樣與共產黨交好的奧本海默與之在 1936 年展開交往之後,起初他們正是在一個聲援西班牙內戰共和派的募款活動認識。
後來瓊塔特洛克也持續介紹了一些核心共產黨員和共產黨同情者給奧本海默認識,只是奧本海默向她求婚兩次卻都被拒絕,也如同電影所述,她要求奧本海默不要再送花了。最後奧本海默在 1940 年與琪蒂哈德森(Kitty Harrison)結婚,但婚後仍然與瓊塔特洛克持續聯繫。劇中描寫兩人曾經見過的那一次面,也非編導杜撰,事實上兩人幽會之時,美國陸軍也安排了特務在外監視。
顯然是擔心電影偏題,因此諾蘭在片中對瓊塔特洛克的性向略過不提,其實當時她雖然與奧本海默交往,但後人根據她留下的信件得知,她很有可能是一名同性戀者,之所以婉拒與奧本海默結婚,也可能與她對自己的性向感到掙扎有關。後來她在 1944 年辭世,得年僅 29 歲,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相信她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性向而選擇尋死。只是她的死狀非常特殊,瓊塔特洛克服用鎮定劑之後,將自己的頭部埋在半滿浴缸之中身亡。
在 1975 年,丘奇委員會披露了解密報告,內容指出瓊塔特洛克是被支持曼哈頓計劃的情報人員暗殺。儘管仍然無法確切證明報告內容純然屬實,但至少在本片之中,其中一個畫面可看見一隻戴著手套的手將瓊塔特洛克的頭部壓入水中,說明導演諾蘭也相信這個說法為真。情報人員的動機執行暗殺的動機,或許也是希望奧本海默不要再與共產黨籍的前女友有任何交集。
由於瓊塔特洛克家中的電話線路都遭到情治單位監聽,因此在她死訊尚未見報時,就有人告知奧本海默她的死訊。奧本海默想起了瓊塔特洛克曾經介紹他閱讀鄧約翰(John Donne)的詩歌,為了紀念前女友,他將 1945 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首次核試驗命名為「三位一體 Trinity」,這正是鄧約翰的著名之作。
不過由於奧本海默是在 1967 年辭世,意味著他生前並不知道前女友死亡的可能真相。
路易斯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
- 演員: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如同片中所述,1947 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理事的路易斯史特勞斯是出於對奧本海默才能的認可,才主動延攬。不過儘管對物理學有所涉獵,但從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史特勞斯始終有些自卑傾向,在 1949 年一次聽證會上,奧本海默公開在證人席上嘲笑史特勞斯,使得他興起「鬥垮」奧本海默的念頭。也有另一個說法指出,史特勞斯以身為猶太人為傲,但他不滿奧本海默始終想要隱藏自己的猶太人身分。
1953 年 9 月,史特勞斯要求聯邦調查局局局長胡佛(John Edgar Hoover)監視奧本海默,聲稱自己能證明奧本海默與蘇聯暗通款曲,胡佛因此下令監聽奧本海默。在 1954 年 4 月至 5 月,奧本海默更面臨了長時間的聽證會,這正是電影的主線之一。儘管最後奧本海默證明清白,但據他身邊親友所說,此事的折磨,完全改變了他的性格。
在片中,富有戲劇性的場面是史特勞斯的商務部長任命遭到參議院否決,透過電影的敘事邏輯,觀眾會認為這是因為他對奧本海默的迫害被揭發所致。但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當時史特勞斯在原子能委員會主席任內的專制作風引發已經樹敵無數,甚至屢次與政界人物發生衝突,連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都對他深感不滿。
未能入閣之所以對史特勞斯是致命性的打擊,是因為這類任命通常不會遭遇反對,一百年多年以來,他僅僅是第八個被否決的內閣人選,這當然令他顏面掃地。在 1962 年,史特勞斯出版了回憶錄,重新闡述自己生涯的重要成就,一度還成為暢銷書。不過今人看來,會發現這完全是一本自我吹捧之作。退休後,史特勞斯專注於慈善活動,在 1974 因淋巴癌辭世。
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
- 演員:班尼沙夫戴(Benny Safdie)
劇中,奧本海默之妻對於丈夫竟然還是願意與愛德華泰勒握手感到不解,這是因為科學界都很清楚愛德華泰勒在聽證會說出了對奧本海默不利的證詞。
儘管兩人曾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泰勒也沒有證據能證明奧本海默與共產黨有勾結,但他在聽證會上說道:
「我過去在很多議題上就對他無法認同,他的行為在我看來實在令人困惑又複雜。我寧願看到我們國家的重大利益是交給我認識更深且更能信任的人手上。就這一點來看,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國的公共事務給別人管理,我個人會覺得更安全。」
這個證詞其實有些模稜兩可,愛德華泰勒後來否認所言是落井下石,但科學界認為他只是因為自己與奧本海默本身的歧見而說出上述證詞,認為他心胸狹窄。早前愛德華泰勒提出了發展氫彈的構想,但轉而傾向控制毀滅性武器技術的奧本海默卻對他的倡議不以為然,一般認為這導致兩位天才分道揚鑣。
一直嘗試推動毀滅性武器研發的愛德華泰勒在當時的社會形象有如「瘋狂科學家」,他欠缺社交技能的形象亦深植人心。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在電影《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之中的科學家角色據說就是以泰勒為藍本。
畢生都是核能支持者的泰勒,甚至在三哩島核洩漏事故發生之後,公開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廣告抨擊反核演員珍芳達(Jane Fonda),引發譁然。
而在 1980 年代,他更發起了轟動一時的戰略防禦計畫(又稱星際大戰計劃),目標為建造太空中的雷射裝置來作為反彈道飛彈系統,使敵人的核彈在進入大氣層前受到摧毀,計畫得到時任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高度支持。不過許多科學家卻因道德原因反對了這項計畫,因為一旦美國打造出這個系統,確保敵我雙方不敢冒進的恐怖平衡將會失效,反而無助世界和平。
1991 年,愛德華泰勒獲頒諷刺性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只因為他的一切舉措看起來都與世界和平無關。雖然遭到科學界冷眼,泰勒的影響力持續甚久,這也與他的長壽有關,他在 2003 年以 95 歲高齡辭世。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