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分類: 歐洲電影

深入探討歐洲電影的藝術風格與社會議題,分析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背景,展現影視作品的多樣性與深度。

影評|《愛在他鄉》(2015):寄身與情的莎柔絲羅南

本屆奧斯卡與《愛在他鄉》(Brooklyn ,2015)能一概而論的,也許是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執導的《因為愛你》(Carol),兩片巧合的都將年代設定為1950年代的美國,也都是圍繞情愛主題的精緻小品。

Comments closed

影評|《丹麥女孩》(2015):埃爾納與莉莉的玫瑰花蕾

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2015)在本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男主角、女配角、製作設計和服裝設計提名,大致也點出了本片最出色的環節,即演員、布景和服裝等視覺可及之處。但我得再點出被忽略的攝影部門,攝影師丹尼科恩(Danny Cohen)尤是成就本片的功臣。

Comments closed

影評|《女權之聲:無懼年代》(2015):糊裡糊塗

趕在2015年結束前欣賞《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2015),倍感應景。本月中,長期以來貶抑女權聞名的沙烏地阿拉伯總算允許女性投票與參政,堪稱女權一大跨步。回首1912年的英國,即片名所述的「無懼年代」,一群女性同樣站上街頭為投票權奮鬥,且是以暴力抗爭來反制不公義。

Comments closed

影評|《槍響前決定愛不愛你》(2015):西部緩慢之死

電影《槍響前決定愛不愛你》(Slow West, 2015)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當時的片名譯為《西部緩慢之死》,更貼近英文原名,對這部片的結局也做了些許預示。待片商引進並發行後取了新名字,顯然以愛情元素為導向,比起原本的「緩慢」兩字更具有一點商業的可能性。

Comments closed

影評|《冒牌情緣》(2015):誰說相親不會成功?

剩女南西搭上火車回家慶祝父母結婚紀念日,豈料到站後的她手上陰錯陽差地拿著一本勵志書,而那本書竟是一對網友的見面信物!就這樣,南西決定把別人的相親給「偷」去了,試著敞開心房與傑克共度這美好的一天(連自己回家的理由都擺在一旁了)。

Comments closed

影評|《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2015):遙指台灣的趣味

電影《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L’Oriana ,2015)的前三分之一實在一度讓我感到不耐。本片起先主要講述傳奇記者奧里亞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的發跡史,她為了嚮往的理想,竟直闖西貢,對越戰進行第一手採訪。可惜此一大段故事皆能以乏善可陳概括之,無一處值得劃線註記。

Comments closed

影評|《風流西班牙》(2014):歡鬧可口的統戰電影

電影《風流西班牙》(Spanish Affair ,2014)的片名稍有可議之處,這雖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西班牙電影,但故事主要的發生地是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自治區,一個長年來高舉獨立建國大纛的地方。

Comments closed

影評|《過於寂靜的喧囂》(2014):最刺耳的聲音,聽不見

130分鐘的幾乎靜默,無對白,無字幕,無配樂。《過於寂靜的喧囂》(The Tribe ,2014)的中文片名取得巧妙,確實,從沒有一部電影是如此的安靜卻又如此嘈雜。引伸至銀幕之外,若觀影過程中,哪怕只是輕輕的拿起一只塑膠袋,恐怕也會形成千夫所指的喧囂聲。

Comments closed

影評|《東京未婚妻》(2014):北野武與三島由紀夫

一個出生日本的比利時女孩艾蜜莉(Amélie),不知是不是給哪個日本武士「攔胎」,使得她自小返回家鄉之後,時時想著要重回日本,回到她的誕生地,作一個真正的日本人。

二十歲這年,她背上行囊,帶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回來了,打算在東京邁入全新的人生。但,成為一個日本人,真那麼容易?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