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敦弘近年產量旺盛,還記得去年底才看了他的《愛情,突如其來》(2016),近日又有新片《我的叔叔》(2016)上映,在日本的上映時間也只相隔三個月。
Comments closed分類: 亞洲電影
剖析亞洲電影的文化特色與創意表現,探討各國獨特的敘事風格、角色塑造及其對國際影壇的影響與回響。
看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 ,2016),不由得大嘆,如果要將一座諾貝爾獎和平獎授予演員,誰比阿米爾罕(Aamir Khan)夠格?作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演員,他演出的每一個角色都致力於打破種族、宗教、性別的藩籬與一切迷信,且演技也精湛十分。
Comments closed日本電影《愛上有機男》(2016)由小林優美的人氣漫畫改編,講述肉食OL真希(川口春奈 飾)與草食老師渚(林遣都 飾)的友情/愛情故事。說是肉食、草食,既是你所想像的那個意思,也是字面上的意思──真希餐餐大口啃肉,而渚則是標準的蔬食主義者。
Comments closed衝著《聽說桐島退社了》(2012)原著作者朝井遼新力作的名號,看了《何者》(2016)。有別之前的高校生眾生相,這次的故事聚焦在職場新鮮人。
Comments closed電影《患者代號:瑪丹娜》(2015)的英文片名很明瞭,就是「瑪丹娜(Madonna)」。瑪丹娜作為一位象徵前衛時尚與性感的紅星,也曾是「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的代稱。
Comments closed電影《愛情,突如其來》 (2016)是佐藤泰志的函館三部曲最終章,三部的故事地點都在函館,故事並無關聯。像是說好似的,原作雖早在1991年刊完,電影改編卻是集中在這六年之內完成,三部片分別由熊切和嘉、吳美保和山下敦弘執導。本片我最為喜愛。
Comments closed電影《失序男孩》(2016)是一部難以被定義的作品,本片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互毆場景,在停車場打、在商店街打、在巷子裡打、在河邊打,無窮盡的暴力,幾乎無法治介入。但即便如此,我們卻無法用「動作片」來淺薄地定義它。
Comments closed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映前的宣傳與網路口碑,皆將重點擺在青春愛情,更有「即便是兩個異男去看,也會攜手走出戲院」此般傳奇之說。筆者先前從未被新海誠打動,但這回遇到《你的名字》(2016),也確實心悅誠服。
Comments closed方才見到香港影評人方俊傑稱《起源:首爾車站》(2016)之所以劣評如潮,是因為「《首爾站》惹起最大公憤,可能在這一點。它太真實的道出真相,真相是絕望。絕望是觀眾最不願意承認及面對。」筆者對此論完全無法認同。
Comments closed筆者孤陋寡聞,如果王晶執導的《超級學校霸王》(1993)不算,這是第一次觀賞像《我在快打求旋風》(2016)這般以電競為主題的電影。更有意思的是,雖然對格鬥電玩一竅不通,觀影過程卻一點也不感到乏味。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