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分類: 亞洲電影

剖析亞洲電影的文化特色與創意表現,探討各國獨特的敘事風格、角色塑造及其對國際影壇的影響與回響。

影評|《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2019):秘而不宣的面子文化

電影《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2019)的英文片名很有意思,叫「便當騷擾(Bento Harassment)」,其實也很貼切,故事是關於一個母親為了與青春期的女兒建立溝通橋樑,竟突發奇想,在每天準備給女兒的便當上大作「文章」。今天是「貞子造型」,明天是「猜謎主題」,無所不用其極,只為搏女兒注意。

Comments closed

影評|《出走巴黎》(2019):不同、不適應、不妥協、不相容、不協調

電影《出走巴黎》(Synonymes ,2019)的主角約亞夫不像是一個地球人,像是剛抵達地球,尚在學習人類行為、生活模式的外星人。來自以色列的他,選擇在巴黎定居是為了徹底揮別過去。他不願多談軍旅生涯的際遇,也拒講希伯來語,只是再三強調以色列是一個注定在他有生之年會被消滅的國家。

Comments closed

影評|《親愛的仇人》(2018):報復/報恩

因為一場車禍失去雙親的英珠,多年來與弟弟相依為命。在弟弟惹事面臨刑責後,心急的英珠設法籌錢保釋,於是開始打起「仇人」的主意。她以工讀生的名義應徵了撞死其父母的肇事者尚文開的小店,原本一心只想著報復的她,卻逐漸放下對仇人的恨意,甚至將之視為父母再世。

Comments closed

影評|《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2018):同情能讓你付出一切嗎?

近來日本電影流行超長片名,好比《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2018),又長又不知所云。觀影之前略讀簡介,只知是關於身障者處境的電影。只能說這類題材搬上大銀幕實屬不易,畢竟身障者是社會弱勢族群,主流群眾對此題材難有共鳴,即便樂意關心,願意花錢進戲院又是一回事。

Comments closed

影評|《家族的色彩》(2018):日本社會的困局

未看《家族的色彩》(2018)之前沒想到居然是鐵道迷電影,這對我而言倒是挺新鮮。故事的主人翁奥薗晶(有村架純 飾)的丈夫修平(青木崇高 飾)因為急病逝世,無奈下只好帶著無血緣關係的繼子駿也(歸山龍成 飾)投靠先生在九州的老家。

Comments closed

影評|《元氣人生》(2018):如何將廣播體操拍成一部電影?

日本電影《元氣人生》的宣傳用語上寫著「日本廣播體操90周年紀念作品」,這麼一寫,就帶有一種公家部門監製的風味。在日本也許奏效,但在台灣,大家卻自然敬而遠之。實際上,也難想像「廣播體操」該怎麼拍成一部電影。

Comments closed

影評|《鎖命危機》(2018):女性神話告訴我們的事

在銀行上班的獨居女子晶敏(孔曉振 飾)每每回家都覺得不對勁,家裡似乎有被入侵的跡象,卻又無法證實。或許一切可能只是晶敏的幻想,也可能真有變態在此埋伏。韓國電影《鎖命危機》(Door Lock ,2018)的設定稱不上新穎,但導演李權對故事節奏與氣氛的絕佳掌控、孔曉振精湛的演出,在在可觀。

Comments closed

影評|《90分鐘末日倒數》(2018):兩韓一家親,外國勢力不可信

時間來到2024年,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韓裔的無國籍傭兵亞哈接受美國中情局指派,領導一幫夥伴參與綁架北韓政要的秘密任務,地點就在南北韓交界的地下堡壘。然而,事情演變卻逐漸超乎眾人預料,這起行動其實是美國、中國、南韓與北韓的政治角力,所有人都命在旦夕,除了亞哈自己,也包括北韓領導人。

Comments closed

影評|《無法辯護》(2018):正義律師的純真喪失記

男子阿成(潘親御 飾)被控夥同兩名青少年殺人,在顯然另有盤算的律師王國超(古斌 飾)中途解除委任之後,阿成無助的阿嬤(王滿嬌 飾)找上了公設辯護人李慧貞(柯奐如 飾)接手處理。阿成堅稱主謀是富少古子華(林暉閔 飾),但所有證據依然對他不利。即便如此,李慧貞仍決定相信阿成的證詞為真。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