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窺探者》延伸看:5對「電影導演親子檔」盤點

聽到導演伊莎娜奈沙馬蘭(Ishana Night Shyamalan)的大名,大概不少影迷就能猜出玄機。是的,這位導演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的女兒。

《窺探者 The Watchers》(2024)電影預告

年僅 24 歲的伊莎娜奈沙馬蘭繼承父親衣缽,以《窺探者 The Watchers》(2024)出道。不過從新線影業宣布要由她出任導演的那一刻開始,外界的質疑之聲就沒停過,因為一位二十出頭、沒有商業製作經驗的導演竟能獲得如此良機,顯然不是靠自己掙來的,父親的人脈與名聲肯定幫上了很大的忙。

自 1999 年的《靈異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開始,印度裔導演奈沙馬蘭就成為好萊塢的懸疑片大師,作品儘管口碑兩極,卻沒有人能說他的作品是隨興之作,往往都暗藏巧妙玄機與典故。女兒伊莎娜奈沙馬蘭顯然也受到父親影響,達科塔芬妮(Dakota Fanning)領銜主演的《窺探者》之中,四人受困在愛爾蘭西部森林之中,發現有著神秘的力量在他們周圍⋯⋯光是這個兼具奇幻和驚悚的前提就非常有「奈沙馬蘭風格」。

父女檔:奈沙馬蘭&伊莎娜奈沙馬蘭
父女檔:奈沙馬蘭&伊莎娜奈沙馬蘭

面對外界的「奶寶」(Nepo baby)批判,伊莎娜奈沙馬蘭欣然接受,她承認是事實,但也強調自己也更會加倍努力。在影史上其實也有不少類似案例,但大多都是導演父子檔,有些人青出於藍,也有人換個類型走出新路,也有人似乎始終活在父親的陰影底下難以掙脫,名單列舉如下:

  •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代表作:《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1957)、《芬妮和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1982)

  • 丹尼爾柏格曼(Daniel Bergman)
    代表作:《週日生活點滴 Sunday’s Children》(1992)

作為瑞典的大師級導演,英格瑪柏格曼也以豐富情史聞名,自 1943 年至 1971 年為止,他就結了五次婚,並生下九名子女。其兒女也多在耳濡目染之下踏入劇場或影視圈,其中他與鋼琴家卡比拉瑞泰(Käbi Laretei)生下的丹尼爾柏格曼是他唯一繼承導演衣缽的子女。

不過與外界想像不盡相同,儘管丹尼爾柏格曼在五歲起就大量觀影,12歲時就在片場技術組支援,但父親從未要求他成為導演。實際上,他甚至從沒教導過兒子任何電影技術,主要是因為他都忙於拍片,也經常不在家,丹尼爾經常得去跟別的劇組工作來自學,例如他曾經為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犧牲 The Sacrifice》(1986)擔任過場務。

1992 年,丹尼爾執導了首部長片《週日生活點滴》,這也是封刀之後的英格瑪柏格曼撰寫的劇本,描寫的正是他個人的童年經歷。作品頗有乃父之風,也在國際影展獲得亮相。丹尼爾在受訪時表示父親完全沒有給予任何執導的建議,而他也沒興趣比照父親的習慣來拍攝電影。

不過在此之後,丹尼爾再無代表作,於 2000 年後並無新作問世,有著護理師身分的他之後專注在急診室工作,轉變成一個電影業餘愛好者,也曾想把自己的急診室生涯拍成紀錄片。他表示:

「我從不喜歡電影製作這行所引起的關注,我只是對拍電影感興趣,僅此而已。」

父子檔:英格瑪柏格曼&丹尼爾柏格曼
父子檔:英格瑪柏格曼&丹尼爾柏格曼

  • 艾凡瑞特曼(Ivan Reitman)
    代表作:《魔鬼剋星 Ghostbusters》(1984)、《龍兄鼠弟 Twins》(1988)

  • 傑森瑞特曼(Jason Reitman)
    代表作:《鴻孕當頭 Juno》(2007)、《型男飛行日誌 Up in the Air》(2009)

六歲時,傑森瑞特曼就曾經來到《魔鬼剋星》拍攝現場見證坐在導演椅的父親的風采,儘管後來也成為了導演,卻更專注在獨立電影的製作。其實起初甚至連當導演也不想,一度專注在醫學領域,差一點就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執導過一些商業廣告後,傑森瑞特曼在 2005 年執導了首部劇情長片《銘謝吸煙 Thank You for Smoking》,結果作品廣獲肯定,證明他並非只是靠爸族。第二部長片《鴻孕當頭》描寫高中少女在懷孕後決定將孩子送人領養的故事,更是以小成本之姿創下現象級賣座,還殺進奧斯卡獎,可謂青出於藍。

早年以獨立電影受矚的傑森瑞特曼曾被問到有沒有興趣接手《魔鬼剋星》,他曾說「絕無可能」。艾凡瑞特曼也曾向兒子丟過直球,希望他能接下「家業」,傑森也一概拒絕,他後來承認自己推辭的原就是不想活在父親的陰影底下。

不過在自己也當了爸爸後,傑森開始鬆動了原本的堅持。2016 年,在與索尼高層的提案上,傑森闡述了完整的《魔鬼剋星》續作構想,據說在場的艾凡當場老淚縱橫。後來他在 2021 年完成了《魔鬼剋星:未來世 Ghostbusters: Afterlife》。

據說艾凡常會在現場嚷嚷「正確版的《魔鬼剋星》」應該怎麼拍,不過吵到最後,他還是舉手投降,對著兒子說:「好吧!這是你的電影!」2022年2月12日,在心滿意足地見證兒子完成《魔鬼剋星:未來世》之後,艾凡瑞特曼離開了人世。

父子檔:艾凡瑞特曼&傑森瑞特曼
父子檔:艾凡瑞特曼&傑森瑞特曼

  • 蔡揚名 代表作:《錯誤的第一步》(1979)、《大頭仔》(1988)
  • 蔡岳勳 代表作:《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2012)、《痞子英雄二部曲:黎明再起》(2014)

蔡揚名早年活躍於台語片時代,在台語片沒落後,他轉執導演筒,幾乎執導過八十部電影,無論是武俠、黑幫、文藝還是喜劇都難不倒他,連林青霞、秦漢、齊秦、王祖賢都曾主演過他的作品,侯孝賢都曾當過他的場記。他在 1979年執導的《錯誤的第一步》更開創出台灣黑社會寫實片風潮,成為影史名作。

他的兒子蔡岳勳在國中時期就跟著父親當場記、副導,還曾客串過電影《大頭仔》,飾演萬梓良的小跟班,甚至主演過父親作品《阿呆》(1992)的男主角。隨著1990 年代台灣電影走衰,蔡岳勳之後決定從電視圈重新出發,以《流星花園》(2001)、《白色巨塔》(2006)奠定聲譽,並緊接著以電視劇《痞子英雄》(2009)創造觀影熱潮,首部電影長片《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更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

父子檔:蔡揚名&蔡岳勳
父子檔:蔡揚名&蔡岳勳

  • 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代表作:《教父 The Godfather》(1972)、《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1979)

  • 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
    代表作:《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2003)、《星光大盜 The Bling Ring》(2013)

作為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唯一的女兒,蘇菲亞柯波拉自小就被捧在手心上。在嬰兒時代,小蘇菲亞就有戲,她在《教父》中著名的洗禮場景出鏡,早期在八部父親的電影出場。當她在《教父第三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I》(1990)飾演要角時,外界的批評達到了高峰,蘇菲亞的演出遭到冷嘲熱諷,甚至有她的演技影響票房之說。

蘇菲亞柯波拉可說是過去影壇討論的裙帶關係時最容易被點出的案例,不過她事後說自己並沒有受傷,因為她承認自己根本無意以演員出道,只是為了支援父親才上場而已。

後來她展現了自己導演的天份,以處女作《死亡日記 The Virgin Suicides》(1999)獲得矚目,蘇菲亞柯波拉先是在沒有動用任何父親權力的情況下獨立取得了小說改編權,並獨立投入劇本撰寫,展現出想要擺脫父親光環的企圖。而比爾墨瑞(Bill Murray)合作的《愛情,不用翻譯》更是創下時代經典,使之贏得影壇敬重。2010年的《Somewhere》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殊榮,成績斐然。

父女檔: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蘇菲亞柯波拉
父女檔: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蘇菲亞柯波拉

  • 宮﨑駿 代表作:《魔法公主》(1997)、《神隱少女》(2001)
  • 宮﨑吾朗 代表作:《來自紅花坂》(2011)

儘管宮﨑駿向來給人一種不近人情、工作狂的形象,但其實他也有身為人父柔情的一面,他早年負責劇本的《熊貓家族》(1972)就是為兒子所製作。宮﨑吾朗對動畫的興趣完全是由宮﨑駿一手造就,但曾經表達進入動畫業志向的他曾經被母親嚴令阻止。

大學時期,宮﨑吾朗就讀與動粗觀的森林科學科,畢業後於景觀設計顧問公司就職,工作主要是城市綠化這類的設計工作。1998 年,在令鈴木敏夫的邀請下,宮﨑吾朗加入了吉卜力工作室,參與吉卜力三鷹之森美術館的設計建造,並在之後出任館長,也為投入動畫製作埋下伏筆。

2006 年,《地海戰記》問世,該作原本是由宮﨑駿執導,但他將計畫交給兒子負責,結果是明顯失敗的,評論界與觀眾都不叫好,連原作者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也出言切割。外界當時指出這證明了宮﨑吾朗並無父親長才,後來也有傳聞指出在製作過程中父子已有嫌隙,還曾在《地海戰記》試映會時,中途離席去抽菸,完全不給面子。

但經過《地海戰記》的慘敗後,宮﨑吾朗交出了不失禮的《來自紅花坂》,證明自己仍有接班可能,儘管宮﨑駿仍在NHK採訪時直言:

「他(宮﨑吾朗)不是當導演的料。」

不過他的第三部作品《安雅與魔女》(2020)卻被稱為吉卜力工作室的谷底之作,外界總說:也怪不了宮﨑駿一再技癢復出了。

父子檔:宮﨑駿&宮﨑吾朗
父子檔:宮﨑駿&宮﨑吾朗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