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被認為幾近式微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意外獲得了足以粉碎政府三十年謊言的越戰機密文件。刊還是不刊?一旦刊出,伴隨而來的或是牢獄之災,也必定會遭到尼克森政府厲行報復。
《郵報:密戰 The Post》(2017)講述的正是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梅莉史翠普 飾)與編輯班布萊德利(湯姆漢克 飾)所共同面臨的關鍵抉擇。
本片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堪稱是對那些勇於道破真相的新聞人的致敬之作。本文也將為各位介紹五部影史上幾部以新聞工作者為主角的電影。
《大陰謀 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
- 導演:艾倫帕庫拉
- 產地:美國
1972年6月17日清晨,民主黨位於華盛頓的水門大廈的黨部出現了五名不速之客。年輕氣盛的《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勞勃瑞福 飾)及卡爾·伯恩斯坦(達斯汀霍夫曼 飾)緊盯事件後續發展。此時,一位匿名為「深喉嚨」的男子出現了,握有足以動搖國本的情資的他,選擇將一切秘辛交由兩位記者公諸於世。
水門案發生不足四年,總統尼克森因此下台亦不足兩年,艾倫帕庫拉便將描述全案經過的《大陰謀》搬上大銀幕,由兩位日後名聲如雷貫耳的巨星勞勃瑞福和達斯汀霍夫曼主演。導演艾倫帕庫拉對該題材的處理毫不廉價行事,將兩人的調查過程據實呈現,卻又令觀者無不為故事緊湊的節奏和記者職人精神所憾動。該片榮獲1977年四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男配角、改編劇本、藝術指導與佈景設計、音效獎。
其中榮獲最佳男配角的資深演員傑森羅拔茲正是《華盛頓郵報》編輯班布萊德利,在《郵報:密戰》中由湯姆漢克飾演該角。
《螢光幕後 Network》(1976)
- 導演:薛尼盧梅
- 產地:美國
資深新聞主播霍華德比爾(彼得芬奇 飾)偶然得知由於自己的收視率不振,上層打算在兩週之內要求他退出崗位。對此憤恨不平的比爾遂在一次電視直播上宣稱自己將在隔週自殺。引發軒然大波之後,比爾獲得了一次直播與觀眾告別的機會,卻又在過程中大放厥詞,直言怒罵人生。沒想到,如此出格的行為,卻讓他的收視率急速竄升。比爾不僅保住了主播一職,還成為全美紅人,卻也是悲劇的開端。
本片編劇帕迪查耶夫斯基在得知一名佛羅里達女主播在直播過程中自殺後,下筆寫出了《螢光幕後》,以嬉笑怒罵的態度看待美國扭曲的電視台文化,語不驚人死不休。《螢光幕後》在1977年的奧斯卡與《大陰謀》狹路相逢,也拿下四項大獎,分別是最佳男主角、女主角、女配角與改編劇本獎。也因其「文化、歷史和審美方面的顯著成就」,在2002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登記部下屬的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保護電影名單。
《媒體先鋒 The Paper》(1994)
- 導演:朗霍華
- 產地:美國
兩名白人銀行行員在黑人社區遭到槍殺,人在現場的兩名黑人男子被指控為殺人兇手。《太陽報》編輯亨利(米高基頓 飾)卻認為事有蹊蹺,不願急著刊出足以將兩人定罪的報導,但發行人艾莉西亞(葛倫克蘿絲 飾)卻主張應該搶先報導聳動的標題,錯了日後仍有修補機會。兩人僵持不下,究竟刊還是不刊?
若審視劇情大綱,可明顯發覺《媒體先鋒》與《郵報:密戰》的故事最為相近,劇中人都在為報導抑或不報導之間產生爭議,上升到的是新聞倫理的辯證,以及新聞工作者的自省。在朗霍華執導之下,故事妙趣橫生,對媒體生態的觀察卻又是極其細膩而精準的。本片在1995年僅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是影史對這部佳片的嚴重忽略。
《欲蓋彌彰 Shattered Glass》(2003)
- 導演:比利雷
- 產地:美國
年輕記者史蒂芬葛拉斯(海登克里斯坦森 飾)在政論雜誌《新共和》的地位節節攀升,他所撰寫的報導文章因為獨特的選材以及出色的文筆而廣受歡迎。直到他的新文〈駭客天堂〉刊出,遭到了同業的懷疑,有人發現他文章中所提及的所有人事物一概不存在,就連資料來源也付之闕如。經過查證,他41篇文章共造假達27篇。面對如此嚴厲的指控,葛拉斯該如何應對?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史蒂芬葛拉斯在1995年進入《新共和》任職時年僅23歲,他在三年之內大量製作假報導,被踢爆之後在美國喧騰一時。該雜誌社的守門人在整起事件近乎無能,因此激起人們省思媒體業的倫理規範。本片男主角是以《星際大戰》系列為人所知的「安納金天行者」海登.克里斯坦森,當時演技飽受抨擊的他,渴望能藉由演出葛拉斯來證明其表演實力,結果乏「獎」問津,最後廣受好評的反而是飾演其主編的彼得塞斯嘉,他以本片榮獲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凶惡 The Devil’s Path》(2013)
- 導演:白石和彌
- 產地:日本
藤井修一(山田孝之 飾)所任職的雜誌社收到了死刑犯須藤純次(瀧正則 飾)的會面請託,見面後,須藤純次一五一十地道出案情真相,殺人案原來全是由一名房地產經紀人木村孝雄(中川雅也 飾)所策劃。為了得到藤井的信任,他逐一揭露了只有他與木村才知道的凶殘殺人案。
本片為真人真事改編,故事原作為《兇惡─一個死刑犯的告發》。雖然故事主要是以記者藤井修一的訪查視角出發,但電影更多是藉由幾名惡人的罪行反映日本經濟低迷、高齡化社會所引致的問題,進而暴露那些不為人知的嗜血者面貌。隨著對案情的深探,作為記者的藤井修一再也無法置身事外,進而走火入魔,竟也顯露出了他始料未及的凶惡面向。《凶惡》於2013年榮登日本旬報年度電影第三名。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