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金馬影展

專題|「費里尼導演生涯的寂寥尾聲」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三)

1980年的坎城影展,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女人城 The City of Women》(1980)入選了競賽外單元。在兩個月前,該作在義大利首映時獲得了普遍好評,但在五月的坎城,費里尼卻遭到法國影評人不留情面地狠批,甚至有影評人稱之為「零分之作」。俄國名導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雖然為費里尼遭受到的批評感到同情,卻也不補了一刀:「但這是事實,這部電影毫無價值。」(註1)

Comments closed

專題|「費里尼的秘密情人」費里尼100系列專文(一)

(附圖由左至右為桑德拉米洛、費里尼、茱麗葉塔。)

1993年,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和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在頒獎台上攜手將奧斯卡榮譽獎(又稱終身成就獎)獻給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費里尼在台上除了向觀眾致謝,更向在台下已經哭成淚人兒的太太、也是她的繆思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真情表白。

Comments closed

影評|《沒萊塢天王》(2017):電影沙漠中的大夢想家

自從好萊塢(Hollywood)成為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開始,其他各國電影工業也出現各種「萊塢」之說,包括印度「寶萊塢」(Bollywood)、巴基斯坦「洛萊塢」(Lollywood)、奈及利亞「奈萊塢」(Nollywood)等。

Comments closed

影評|《親愛的外人》(2017):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電影《親愛的外人》(2017)改編自曾獲直木賞肯定的名作家重松清在1996年所著有之小說,「親愛的外人」乃是台灣片商所命名,原始的書名與片名應更能表現故事傳達之本意──原名為《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Comments closed

影評|《多情動物》(2017):誰是多情動物?

以多個故事線展開,最後共冶一爐的電影並不少見。原以為法國電影《多情動物》(Endangered Species ,2017)也是如此,但隨著敘事推展,卻意外發覺,原以為能延伸討論的只是驚鴻一瞥,看似最偏離主線的反而獲得不少篇幅。原來真正的多情動物是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自己。

Comments closed

專題|「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刊登期數〕人本教育札記331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詠雙

「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 翁煌德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