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導演詹姆斯佛利(James Foley)辭世,享壽71歲。他在名導哈爾阿許比(Hal Ashby)的鼓勵之下投入創作,曾以《強盜爸爸 At Close Range》(1986)、《大亨遊戲 Glengarry Glen Ross》(1992)分別入選柏林影展與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並在主流影視創作有所建樹,執導多首瑪丹娜(Madonna)歌曲的音樂錄影帶,亦曾執導12集《紙牌屋 House of Cards》(2013-18),晚期以同名小說改編的情色愛情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 Fifty Shades Darker》(2017)與《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自由 Fifty Shades Freed》(2018)獲得矚目。
Comments closed標籤: 美國電影
這麼說有點聳動,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之所以拍不出來,是因為智慧型手機、交友軟體、藍芽傳輸與無線微型監視器在他所處的年代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許多人說現在的類型電影沒有突破,但克里斯多福藍登(Christopher Landon)執導的《無線殺機 Drop》(2025)巧妙融入科技元素,善用懸疑技巧,一樣創造了令人叫絕的驚喜。
Comments closed曾幾何時,若希望能在好萊塢看到動作與喜劇兩種元素的混合,似乎只能期待漫改電影或續集電影。為了避免投資的不確定性,好萊塢對開發原創故事興趣缺缺,《無痛先生 Novocaine》(2025)的出現,終於讓人看見了一股新的活力。儘管這不代表它肯定能收穫市場認可,但它在製作的品質與野心上,都有令人驚艷之處。
Comments closed2025年奧斯卡金像獎(第97屆)方才公布得獎名單。《艾諾拉》不負眾望榮獲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西恩貝克一人以製片人、導演、編劇、剪輯師共四個身分獲得四項大獎,麥琪麥迪遜封后尤其戲劇性,讓黛咪摩爾(Demi Moore)失落而歸。安德林布洛迪以《粗獷派建築師》二次登上影帝寶座,亦為典禮亮點。
Comments closed美國獨立導演西恩貝克(Sean Baker,圖右)以《艾諾拉 Anora》(2024)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等六項大獎,不過以該片提名女主角獎的麥琪麥迪遜(Mikey Madison,圖左)卻因為一個訪談片段,而在遭到廣大網友與業界人士抨擊。
Comments closed要看懂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在《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2021)到底在玩什麼梗,請看這篇。本文列舉幾項典故來談談,先從阿根廷的伊娃裴隆(Eva Perón)開始說起⋯⋯。
Comments closed電影《ID4星際終結者 Independence Day》(1996)上映時我才五歲,當年沒看過,後來到底有沒有看過,也完全忘了。對九年級生如我,伴隨我長大的好萊塢災難片是《世界末日 Armageddon》(1998)。《ID4》重映,對於有當年觀賞經驗的影迷而言,或有一層時光濾鏡。但對於無法以情懷角度來看的觀眾而言,恐怕未必是如此。
Comments closed為了銜結《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Angel Has Fallen ,2019),特地去補了前兩集,雖然都是典型好萊塢公式片,卻各有奇趣。首集讓北韓人入侵白宮,第二集則是讓中東恐怖分子毀掉整個倫敦。之所以說有趣,是因為情節設定都浮誇到有點兒戲,兩部作品的反派竟都有能夠全面滲透警方、情治系統的能力。如果不太認真追究,光看場面,還是非常過癮的。
Comments closed一個剛被釋出的黑人囚犯誤打誤撞成了白人億萬富翁的看護,兩人相互救贖,成就了一段跨越膚色、階級的珍貴友誼。這顯然是賣座法國電影《逆轉人生》(The Intouchables ,2011)的劇情,不過近期在台上映的,則是美國人的翻拍版本,名叫《活個精彩》(The Upside ,2017)。主角分別請來凱文哈特(Kevin Hart)與布萊恩克蘭斯頓(Bryan Cranston)。
Comments closed電影《愛.欺》(The Wife ,2017)的開場是在一大清早,一對老夫婦在床上守候著一通可能會帶來喜訊的電話。「諾獎迷」一眼就識破他們在等候的是什麼。瑞典人按照傳統會在北美時間清晨五點後一一聯繫遍布世界的新科諾貝爾獎得獎者,每年的美國得主都會說自己「毫無預期」、「睡夢中被叫醒」、「不敢相信是真的」。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