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法國電影

影評|《聖慾》(2021):一切盡是角色扮演

近年歐美影壇開始吹起一陣「女性旋風」,除了女性創作者獲得更多空間,歷史中往往被忽略的女性故事也成為影劇主要題材。好比BBC為「第一位現代女同性戀之稱」的英國地主安妮李斯特(Anne Lister)製作了影集《紳士傑克 Gentleman Jack》(2019),經典文學改編的《她們 Little Women》(2019)也融入了更現代性的女性角度。

Comments closed

影評|《抓狂演訓班》(2020):荒謬絕倫

年過半百、從未在戲劇圈揚名的資深演員伊提言興沖沖地對女兒說,自己抓住了一個大好機會,讓監獄裡的囚犯們上演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劇作《等待果陀 Waiting for Godot》。女兒卻酸他這麼做是為了挽救自己的事業。

Comments closed

影評|《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2020):不是純愛假道學

電影《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 Love Affair(s)》(2020)真的具有侯麥(Éric Rohmer)的靈光。說劇中男女的關係是多複雜就有多複雜(中文片名有掌握到故事精髓),但其實出發點又極其單純,就是被一種本能驅使,不假思索地、灑脫地擁抱愛罷了。

Comments closed

影評|《亨利先生的秘密》(2018):世界才不會就此改變

一本關於19世紀俄國詩人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生平的小說《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問世了,這本看來沒太多商業潛力的作品很意外地在短時間內紅遍世界。不過受到矚目的原因無涉情節,而是因為該書的作者亨利皮克竟是一個早已過身的鄉下披薩店師傅。在他一生中,家人從未見他提筆寫作,更不知他對俄國歷史與普希金作品的鑽研竟如此之深。

Comments closed

影評|《全面開戰》(2018):搞社運的一百種困境

電影《全面開戰》(At War ,2018)在片名開宗明義說這部片關於戰爭,但電影裡所談論的戰爭實為不用刀槍、不見血的對立,是為勞資雙方的抗衡。導演史蒂芬布塞(Stéphane Brizé)繼《衡量一個人》(The Measure of a Man ,2015)後再次找來坎城影帝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主演。有別於上回較為克制的角色,這一回的林頓整部片都在一定的情緒高峰上。

Comments closed

影評|《情陷高達》(2017):啞然失笑

在電影《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 ,2017)之中,身兼多職的美國電影人湯米維索(Tommy Wiseau)的古怪、孤僻、偏執、自命不凡、善妒等等性情被詳實呈現,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演員,他顯然毫無才華可言。然而,在該片導演、男主角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的善意改編之下,一場災難性的悲劇人物成了茶餘飯後的親切笑料,甚至帶有點奇妙的勵志性。

Comments closed

影評|《巴黎野玫瑰:導演版》(1986,2004):舊瓶添新酒

電影《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 ,1986)的導演加長版將在本月上映,即便與國外「時差」甚久,但聊勝於無,能在大銀幕上看見八〇年代的法式激情(也是奇情)得以再現,仍備感激動。

Comments closed

專題|「拍《女僕心機》是為了蕾雅瑟杜」訪談導演班諾賈克

來自法國班諾賈克曾多次獲歐洲三大影展提名,近年來以《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2012)最受矚目,他以此作一舉獲得凱薩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等三項大獎提名。接著的新片像是《三心一意》(Three Hearts ,2014)也獲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提名。這次導演特地來台,則是為了宣傳新作《女僕心機》(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2015)。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