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日本電影

影評|《親愛的外人》(2017):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電影《親愛的外人》(2017)改編自曾獲直木賞肯定的名作家重松清在1996年所著有之小說,「親愛的外人」乃是台灣片商所命名,原始的書名與片名應更能表現故事傳達之本意──原名為《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Comments closed

影評|《美麗之星》(2017):究極美的自然不存在人類

電影《美麗之星》(2017)可能所面臨的質疑與批判,其實大可從同名原著小說的命運中窺知。三島由紀夫在1962年出版《美麗之星》之前,已憑藉《金閣寺》等著作登上文壇巔峰。然而,該作光怪陸離的劇情,卻使他成為眾矢之的。

Comments closed

影評|《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2016):隨波逐流

導演片淵須直最初籌拍《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2016)時是籌不足資金的,導演在訪談中提到,投資人多半質疑談戰爭的日本電影不勝枚舉,明顯不看好這項計畫。隨後,導演只好轉而倚賴群眾募資的力量,終促成電影的完成。

Comments closed

影評|《愚行錄》(2017):當階級流動停滯之後

前陣子,看到資深出版人顏擇雅老師發文呼籲家長應該讓孩子們閱讀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立刻引起正反議論。還沒看過書,暫且不表,但也確實明白顏老師的用意何在。恰好,近日看完《愚行錄》(2017),深受撼動,筆者實在不得不做出同樣的籲求──帶你的孩子去看吧。

Comments closed

影評|《貝多芬的謊言》(2016):媒體亂象源自人性

2014年2月,有日本貝多芬之稱的作曲家佐村河內守在數日之間名聲全毀。之所以此人能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齊名,與其曲風無關,而是兩人同樣面臨雙耳失聰,卻依然創作不輟。作為殘而不廢的模範人士,佐村河內守享盡一切尊榮與禮遇,直到他的作品被踢爆疑由他人捉刀,而失聰更可能全是謊言。

Comments closed

影評|《愛上有機男》(2016):苦瓜哲學

日本電影《愛上有機男》(2016)由小林優美的人氣漫畫改編,講述肉食OL真希(川口春奈 飾)與草食老師渚(林遣都 飾)的友情/愛情故事。說是肉食、草食,既是你所想像的那個意思,也是字面上的意思──真希餐餐大口啃肉,而渚則是標準的蔬食主義者。

Comments closed

影評|《愛情,突如其來》 (2016):越過藩籬

電影《愛情,突如其來》 (2016)是佐藤泰志的函館三部曲最終章,三部的故事地點都在函館,故事並無關聯。像是說好似的,原作雖早在1991年刊完,電影改編卻是集中在這六年之內完成,三部片分別由熊切和嘉、吳美保和山下敦弘執導。本片我最為喜愛。

Comments closed

​​​​​​​影評|《失序男孩》(2016):長跑阿甘與《發條橘子》的亞歷克斯

電影《失序男孩》(2016)是一部難以被定義的作品,本片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互毆場景,在停車場打、在商店街打、在巷子裡打、在河邊打,無窮盡的暴力,幾乎無法治介入。但即便如此,我們卻無法用「動作片」來淺薄地定義它。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