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張艾嘉

專題|2024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戰況:老戲骨占鰲頭?

今屆真正的死亡之組應該是此項,任何一位演員得獎都無法說是爆冷,尤其在經歷去年林品彤以12歲之姿登上影后之後,更讓人覺得什麼可能性都會存在。不過若回顧過去十年,還是會發現去年由新人突圍的情況終究是特例,評審大多情況下還是會讓較有資歷的中生代或長青樹演員獲獎。

Comments closed

專題|2024東京影展「主競賽、亞洲未來競賽」片單全彙整:華語片佔滿滿

第37屆(2024)東京影展稍早公布主競賽與亞洲未來競賽片單元。華語電影大舉進佔,成績更勝日本本地電影。在主競賽單元部分:《女兒的女兒》為唯一入選的台灣電影,該片由張艾嘉領銜主演;中國電影部分,董子健的首部導演作品《我的朋友安德烈》與楊荔鈉執導、易烊千璽主演的《小小的我》亦獲青睞;緬甸裔台灣導演趙德胤以首部中國電影《喬妍的心事》取得門票;翁子光新作《爸爸》則是唯一香港代表。

Comments closed

專題|2017金馬獎「完整入圍名單統計,看點11項」

(圖為《大佛普拉斯》劇照)

第54屆(2017)金馬獎今日揭曉入圍名單,台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榮獲十項提名為今年領跑之作,《血觀音》與《相愛相親》以七項居次。個人入圍項目最多者則是張艾嘉與劉健,兩人分別各三項。

同時,台灣電影今年以高達21部入圍作為兩岸三地表現最佳,《大佛普拉斯》、《血觀音》與《目擊者》包辦多項提名。

本文整理了本屆入圍名單、入圍影片排序、入圍影片產地排序與兩項以上入圍影人統計。

Comments closed

專題|「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刊登期數〕人本教育札記331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詠雙

「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 翁煌德
Comments closed

專題|2015金馬獎「19項點評」:平庸的一屆

怎麼形容本屆金馬獎?得獎名單驚喜有,但特別少,表演節目整體來講也平平(平庸未必不好)。更重要的是,欠缺讓人難忘的經典時刻,無論是讓人落淚的時刻還是凸搥的時刻。十年、二十年後回首金馬獎的歷史,除了《刺客聶隱娘》的大勝之外,這個典禮還有什麼值得註記之處呢?

Comments closed

影評|《念念》(2014):屬於張艾嘉的《星際效應》

筆者在觀看張艾嘉導演的新作《念念》(2014)前,利用時間回顧了導演的舊作。如其處女作,從玩世不恭的青春愛情一路發展至社會寫實及環保議題的《某年某月某一天》(1981);首部代表作,講述兩女一男的三角糾葛,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的《最愛》(1986);圍繞著大陸女子、英籍港僑和香港人之間的都會三角戀《夢醒時分》(1992);至於我最愛的一部,則屬乍看是青春純愛劇,卻因其後設的視角而走向不凡,使觀者無不怦然的《心動》(1999)。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