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台灣電影

專題|2020金馬獎「東南亞電影觀察」

雖然比起往年,東南亞作品未能在2020金馬獎主要獎項占據更好的位置,但論起入圍電影與影人的數量,依然可觀。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在類型與選材的挑戰,都相當具有野心,後勢可期。第57屆金馬獎,仍然可見東南亞風情。透過本文為讀者尋找本屆金馬獎的東南亞蹤跡。

Comments closed

專題|台北電影獎改制後第二年:《返校》成最大贏家,不當「小金馬」走自己的路?

台北電影獎於上週六晚間在中山堂舉行了頒獎典禮,在全球影視圈遭受疫情重創之下,堪稱難得的成就。而且整場頒獎典禮並未因為時局不濟而顯黯淡,反而星光如雲,入圍者多半也親自來到現場。特定獎項的入圍影片,如最佳美術設計放上了入圍作品的設計圖,最佳編劇搭配上劇本對白等小細節的設計,皆讓人有種觀賞奧斯卡獎、金馬獎的既視感,再再凸顯台北電影獎的企圖心。

Comments closed

影評|《地下鐵通勤》(2018):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導演徐國峰(又名拉瓦)曾以《缺乏名字的場所》(2015)榮獲金馬獎動畫短片獎,其極簡的視覺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對照《地下鐵通勤》,兩部作品對角色線條的簡化描繪(無論是貓咪抑或人)相仿,也都在片頭放了一個日本作家的名句,上次是夏目漱石,這回則是村上春樹。

Comments closed

影評|《山雞》(2019):記憶拼貼

短片可以在於完整敘述一個故事,抑或呈現一個切片,端看創作者的需求。《山雞》卻介於兩者之間,導演周子羣完整地講述了故事主述者阿周(同時為導演配音)對老同學山雞的回憶,但關於兩人的相處細節並不充分,是鬆散的記憶拼貼。

Comments closed

影評|《狂徒》(2018):作惡講求天份

原名《刁民》的《狂徒》(2018)是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的洪子烜所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過去他在學生時期短片作品包括《破賊》(2013)和《欺逃人》(2014)。他當時嘗試了台灣學生製片付之闕如的武打題材,其中融入了俄羅斯武術元素,一度引發話題。

Comments closed

專題|2017金馬獎「關於金馬獎的三項隱憂」評論

第54屆金馬獎落幕,媒體多聚焦在台灣電影的漂亮成績,以及金馬獎典禮所獲得的出色迴響云云。比起往年多由大陸電影囊括大獎而引致的烏煙瘴氣,今年氣象可說是煥然一新,充滿正向能量。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