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電影

影評|《巴黎野玫瑰:導演版》(1986,2004):舊瓶添新酒

電影《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 ,1986)的導演加長版將在本月上映,即便與國外「時差」甚久,但聊勝於無,能在大銀幕上看見八〇年代的法式激情(也是奇情)得以再現,仍備感激動。

Comments closed

影評|《輝煌年代》(2016):在多元族群社會下「改編」歷史

有幸在金馬奇幻影展欣賞了馬來西亞足球電影《輝煌年代》(Ola Bola ,2016),卻有不明究裡的朋友質疑這部電影如何跟「奇幻」扯上邊。在此,請容我擴大奇幻的定義,胡謅般地解讀。

Comments closed

影評|《死期大公開》(2015):上帝的真面目

如果知道自己還剩多久時間可以活,你會怎麼做?我指的可不是《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2009)那種「經醫學診斷,大概可活多久」。而是明確告訴你:你剩下幾年、幾月、幾天、幾時、幾分、幾秒的時間可活,且就在你的手機裡倒數計時。這是《死期大公開》(The Brand New Testament ,2015)異常迷人的設定。

Comments closed

影評|《愛在他鄉》(2015):寄身與情的莎柔絲羅南

本屆奧斯卡與《愛在他鄉》(Brooklyn ,2015)能一概而論的,也許是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執導的《因為愛你》(Carol),兩片巧合的都將年代設定為1950年代的美國,也都是圍繞情愛主題的精緻小品。

Comments closed

影評|《驚爆焦點》(2015):不合時宜

1970年代有《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2010年代,有《驚爆焦點》(Spotlight, 2015)。兩部片討論的題材不同,但其精神價值和敘事格律卻是如此的相像。然而,兩個時代的觀眾分別看完兩部片的感想恐怕會有些微妙的差異。

Comments closed

影評|《女權之聲:無懼年代》(2015):糊裡糊塗

趕在2015年結束前欣賞《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 ,2015),倍感應景。本月中,長期以來貶抑女權聞名的沙烏地阿拉伯總算允許女性投票與參政,堪稱女權一大跨步。回首1912年的英國,即片名所述的「無懼年代」,一群女性同樣站上街頭為投票權奮鬥,且是以暴力抗爭來反制不公義。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