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直譯原文片名的電影不算少,《會計師》(The Accountant ,2016)想必是其中有趣的例子,因為無論是Accountant還是會計師,都足以讓準備捧著爆米花進場的觀眾退避三舍。筆者大學修習會計一年,重修一年,更是退避六舍。
Comments closed標籤: 電影
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映前的宣傳與網路口碑,皆將重點擺在青春愛情,更有「即便是兩個異男去看,也會攜手走出戲院」此般傳奇之說。筆者先前從未被新海誠打動,但這回遇到《你的名字》(2016),也確實心悅誠服。
Comments closed方才見到香港影評人方俊傑稱《起源:首爾車站》(2016)之所以劣評如潮,是因為「《首爾站》惹起最大公憤,可能在這一點。它太真實的道出真相,真相是絕望。絕望是觀眾最不願意承認及面對。」筆者對此論完全無法認同。
Comments closed關於冤獄的紀錄片無數,本屆女性影展選映的《小鎮性侵疑雲》(Southwest of Salem: The Story of the San Antonio Four ,2016)是為其一,不過這回與種族因素無關,陷害她們的也並非與自己毫不瓜葛的人。
Comments closed改編自古谷實漫畫的同名電影《白晝之雨》(2016),明明跟《屍速列車》(2016)沒丁點淵源,但是看見影片收尾的路數,卻忽然拉在一塊兒想了。只是看似更無害的《白晝》,卻比《屍速》的血味更濃個兩倍之多。
Comments closed加拿大動畫片《親愛的爸爸》(Window Horses ,2016)自一開場的故事設定就妙趣橫生。一心嚮往著法國生活的伊朗裔女孩蘿西明,因為出版了一本名為《大開眼界──從未去過法國的詩人寫的詩》的怪詩集,意外獲得了伊朗詩歌節的參展邀請。
Comments closed電影《插旗攻城市》(Where to Invade Next ,2015)的片名其實並不精確,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攻的不是「城」,而是「國」。只是攻的方法,竟是「插旗」。
Comments closed電影《大藝術家與我》(Me and Kaminski ,2015)一開場就十足唬人,拼貼了畫家康明斯基與畢卡索(Pablo Picasso)、披頭四(The Beatles)和伍迪艾倫(Woody Allen)等各界名流一同現身的片段。差點令人誤以為康明斯基是真實人物。
Comments closed電影《敘利亞愛情故事》(A Syrian Love Story ,2015)的片名組合了兩個名詞,分別是「敘利亞」和「愛情」。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