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難忘的觀影體驗。昨夜,城市遊牧影展為了《慘病屋》(Sickhouse ,2016),特別租場,擺了一個直式銀幕放映,為的就是配合這部電影的直式拍攝,乍看還真的有種在觀賞大型手機螢幕的感覺。不過更值得談的倒不是螢幕長寬,而是這部電影具有先驅意義的創意。
Comments closed標籤: 電影
開場一遍四海昇平,不必突如其來的砲彈,一段「1939年,夏,波蘭」文字足矣。一種風雨欲來的悲劇氛圍隨之產生,稍後沒多久,納粹德國閃電戰即將進佔波蘭,百姓只能束手就擒。
Comments closed由金泰泳執導的《越愛越墮落》(2016)在試片之時,令許多見過大風大浪的影評人都嚇得花容失色,驚叫連連。本片沒有《屍速列車》(2016)那般的特效奇景,但對於兩性的創意論述與絕佳的通俗劇張力拿捏,卻帶給觀者同樣驚駭的震撼感受。
Comments closed看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 ,2016),不由得大嘆,如果要將一座諾貝爾獎和平獎授予演員,誰比阿米爾罕(Aamir Khan)夠格?作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演員,他演出的每一個角色都致力於打破種族、宗教、性別的藩籬與一切迷信,且演技也精湛十分。
Comments closed日本電影《愛上有機男》(2016)由小林優美的人氣漫畫改編,講述肉食OL真希(川口春奈 飾)與草食老師渚(林遣都 飾)的友情/愛情故事。說是肉食、草食,既是你所想像的那個意思,也是字面上的意思──真希餐餐大口啃肉,而渚則是標準的蔬食主義者。
Comments closedComments closed〔刊登期數〕人本教育札記331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詠雙「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 翁煌德
賀歲檔期的另類選擇,悄悄在誠品電影院獨家上映的《當貓王碰上總統》(Elvis & Nixon ,2016)。片商在中文片名中隱沒了尼克森,強調「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其實也是點出了本片的本質,即兩人並非對等關係,更能說這是一部貓王粉絲片。
Comments closed衝著《聽說桐島退社了》(2012)原著作者朝井遼新力作的名號,看了《何者》(2016)。有別之前的高校生眾生相,這次的故事聚焦在職場新鮮人。
Comments closed電影《患者代號:瑪丹娜》(2015)的英文片名很明瞭,就是「瑪丹娜(Madonna)」。瑪丹娜作為一位象徵前衛時尚與性感的紅星,也曾是「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的代稱。
Comments closed電影《愛情,突如其來》 (2016)是佐藤泰志的函館三部曲最終章,三部的故事地點都在函館,故事並無關聯。像是說好似的,原作雖早在1991年刊完,電影改編卻是集中在這六年之內完成,三部片分別由熊切和嘉、吳美保和山下敦弘執導。本片我最為喜愛。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