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電影

專題|「兩岸青年論壇-侯孝賢與他的俠客世界」陳文茜荒腔走板訪侯導紀實

今夜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的中天青年論壇,由陳文茜和于飛聯訪侯孝賢導演。筆者人在現場記下了一些重點,難以逐字記錄,但至少大意有到。這場論壇事後錄影重播,但主辦單位強調是「精華重播」,不知會剪去多少。

Comments closed

影評|《太陽的孩子》(2015):我們的坦克叫「怪手」

在進場觀賞《太陽的孩子》(2015)之前,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想著該不會這部電影跟太陽花學運有關?此太陽是否為彼太陽呢?

豈料開場沒多久鏡頭就來到了太陽花學運的現場,穿著傳統部落服飾的原住民正群起為自身權益發聲。接著,女主人翁Panay登場,她苦心採訪的「原住民觀點」學運報導竟不被上級採納,不禁為之動怒。

Comments closed

影評|《東京未婚妻》(2014):北野武與三島由紀夫

一個出生日本的比利時女孩艾蜜莉(Amélie),不知是不是給哪個日本武士「攔胎」,使得她自小返回家鄉之後,時時想著要重回日本,回到她的誕生地,作一個真正的日本人。

二十歲這年,她背上行囊,帶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回來了,打算在東京邁入全新的人生。但,成為一個日本人,真那麼容易?

Comments closed

影評|《電影狂人夢》(2014):時勢造英雄?

曼納罕戈藍(Menahem Golan)和尤朗戈羅布(Yoram Globus),來自以色列的堂兄弟檔,一個花錢,一個管錢,不約而同的簽下了給電影之神的賣身契。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兩人在好萊塢連連創下票房奇蹟,一舉將加農炮影業(Cannon Film)樹立成連坎城影展都得畢恭畢敬的剝削電影王國。

Comments closed

影評|《A片現場不NG》(2015):AV女優的日常

一個客廳大小的空間,15個小人物,86分鐘,一位日本AV導演的告白。可謂短小精幹、完全遵循三一律法則的小品。就如同一般日本A片一樣,沒有任何扭捏,沒有矯揉造作,觀者就像是驚喜的在某部謎片選單裡發現了一支幕後花絮,見到了一部色情電影背後的真實。

Comments closed

專題|從「港台本土電影座談會」談:那小學、國中時期的吉光片影

前幾天在港台本土電影座談會中聽到了影評人Ryan鄭秉泓老師講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他說台灣欠缺對美感的教育培養,台灣的電影教育只著重在道德訓教。

Comments closed

影評|《念念》(2014):屬於張艾嘉的《星際效應》

筆者在觀看張艾嘉導演的新作《念念》(2014)前,利用時間回顧了導演的舊作。如其處女作,從玩世不恭的青春愛情一路發展至社會寫實及環保議題的《某年某月某一天》(1981);首部代表作,講述兩女一男的三角糾葛,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的《最愛》(1986);圍繞著大陸女子、英籍港僑和香港人之間的都會三角戀《夢醒時分》(1992);至於我最愛的一部,則屬乍看是青春純愛劇,卻因其後設的視角而走向不凡,使觀者無不怦然的《心動》(1999)。

Comments closed

影評|《假如我是真的》(1981):假如重拍?

(截圖取自網路,電影《假如我是真的》。)

第一次聽到《假如我是真的》(1981)一作的大名,乃是在賈樟柯導演與聞天祥老師對談的講座上。那時賈導提到年輕時在家鄉的錄像廳看了不少禁片,此片對他造成了不少衝擊,影響至深。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