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標籤: 金馬獎

專題|2015金馬獎「得獎名單」揭曉:18點全預測

第52屆金馬獎完整預測

  • 最佳劇情片:《刺客聶隱娘》
  • 最佳動畫長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 最佳紀錄片:《大同》
  • 最佳創作短片:《保全員之死》
  • 最佳導演:張作驥《醉.生夢死》
  • 最佳男主角:馮小剛《老炮兒》
  • 最佳女主角:林嘉欣《百日告別》
  • 最佳男配角:王千源《解救吾先生》
  • 最佳女配角:呂雪鳳《醉.生夢死》
  • 最佳新導演:畢贛《路邊野餐》
  • 最佳新演員:李鴻其《醉.生夢死》
  • 最佳原著劇本:賈樟柯《山河故人》
  • 最佳改編劇本:鄭有傑、勒嘎.舒米《太陽的孩子》
  • 最佳攝影:李屏賓《刺客聶隱娘》
  • 最佳視覺效果:郭建全、克里斯蒂安拉魯(Christian Rajaud)《狼圖騰》
  • 最佳美術設計:黃文英《刺客聶隱娘》
  • 最佳造型設計:黃文英《刺客聶隱娘》
  • 最佳動作設計:徐浩峰《師父》
  • 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林尚德、曾韻方《醉.生夢死》
  •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不要放棄>舒米恩.魯碧(詞、曲、唱) 《太陽的孩子》
  • 最佳剪輯:丁晟《解救吾先生》
  • 最佳音效:杜篤之、朱仕宜、吳書瑤《刺客聶隱娘》
Comments closed

影評|《告別》(2015):對誰的告別?

這是我今年所看的第二部片名出現「告別」兩字的電影。第一部是林書宇的《百日告別》,是向另一半的告別。至於這部由內蒙古導演德格娜執導的《告別》,乍看簡介發覺是女兒與罹癌父親的告別。但看著看著,理解到這部《告別》的告別法,並非肝腸寸斷的,也不是含悲忍淚的告別,它更像是鄭雅之的《悄悄》,是靜謐的,柔和的,有時顧左右而言他的。英文片名也是傳神的,就叫「簡單的告別」(A Simple Goodbye)。

Comments closed

專題|談2015金馬影展形象廣告風波

找蔡明亮來執導形象廣告,會有什麼「後果」,難道金馬影展的主事者不知道嗎?想起之前聽蔡導說,某大陸集團找他拍廣告,他大驚:「你們知道我是誰嗎?」這倒不是什麼自傲,而是有自知之明。對方說沒關係,願意放給他自由揮灑。蔡明亮導演毫不客氣的拍了一部短片,讓李康生穿著袈裟純走路,就是《行者》系列。

Comments closed

影評|《我的少女時代》(2015):青春電影新一章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2015)好像用不著我多費口舌特別推薦,聽聽觀影過程中全場的爆笑聲和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如此一部精準牽動著觀眾情緒的國片,實在太罕有、太珍稀,好口碑註定不脛而走。不難預見此片將掀起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以來最瘋狂的觀影熱潮,或將另啟台灣青春電影的全新篇章。

Comments closed

影評|《念念》(2014):屬於張艾嘉的《星際效應》

筆者在觀看張艾嘉導演的新作《念念》(2014)前,利用時間回顧了導演的舊作。如其處女作,從玩世不恭的青春愛情一路發展至社會寫實及環保議題的《某年某月某一天》(1981);首部代表作,講述兩女一男的三角糾葛,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的《最愛》(1986);圍繞著大陸女子、英籍港僑和香港人之間的都會三角戀《夢醒時分》(1992);至於我最愛的一部,則屬乍看是青春純愛劇,卻因其後設的視角而走向不凡,使觀者無不怦然的《心動》(1999)。

Comments closed

影評|《假如我是真的》(1981):假如重拍?

(截圖取自網路,電影《假如我是真的》。)

第一次聽到《假如我是真的》(1981)一作的大名,乃是在賈樟柯導演與聞天祥老師對談的講座上。那時賈導提到年輕時在家鄉的錄像廳看了不少禁片,此片對他造成了不少衝擊,影響至深。

Comments closed

專題|2014金馬獎「得獎名單」揭曉:打回原形。16項點評

(圖為金馬51最佳劇情片《推拿》劇照。)

這次金馬獎結束,估計又會激怒不少愛國酸民以及腦殘立委。作為華語地區最具指標性的金馬獎,這次的典禮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即「打回原形」,完全無法與去年金馬五十的莊嚴盛大相比。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