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台北電影獎、金馬獎能反映一年下來台灣電影的風貌,卻不曉得因為入圍名單有限,又是以競賽為目的,許多「璞玉」其實沒有獲得展示的機會,有時我們甚至不太容易從這些大獎的入圍名單看見台灣一年下來創作題材的多元性。
Comments closed標籤: 金馬獎
第54屆金馬獎落幕,媒體多聚焦在台灣電影的漂亮成績,以及金馬獎典禮所獲得的出色迴響云云。比起往年多由大陸電影囊括大獎而引致的烏煙瘴氣,今年氣象可說是煥然一新,充滿正向能量。
Comments closed(圖為《大佛普拉斯》劇照)
第54屆(2017)金馬獎今日揭曉入圍名單,台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榮獲十項提名為今年領跑之作,《血觀音》與《相愛相親》以七項居次。個人入圍項目最多者則是張艾嘉與劉健,兩人分別各三項。
同時,台灣電影今年以高達21部入圍作為兩岸三地表現最佳,《大佛普拉斯》、《血觀音》與《目擊者》包辦多項提名。
本文整理了本屆入圍名單、入圍影片排序、入圍影片產地排序與兩項以上入圍影人統計。
Comments closed(圖左為統籌劉乃華、圖右為總監沈可尚。)
Comments closed〔欄位〕人本教育札記337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詠雙「給我台灣電影,其餘免談!」
◎ 翁煌德
就是那個神態,就是對了!一個臉部表情扔過來,是對非我族類的敵視,是恐懼,也是欠缺自信的下意識防衛。由練建宏執導的《TMD天堂》(2017),讓我們看見了卸下妝點(造型與表演皆然)的廖慧珍,她的一顰一笑,自行構築了全劇闕如的角色背景。
Comments closedComments closed〔刊登期數〕人本教育札記331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詠雙「成為更好的觀眾」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談「青少年電影團」
◎ 翁煌德
往往抱持著「不準拉倒」的恣意心情預測金馬獎,今年卻是直到最後一刻都還在調整預測片單,一直拿不定主意。以最佳劇情片為例,感覺總無法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誰更有機會勝出。好比取捨肥腸與鴨血一樣困難,少哪一樣都成不了一道腸旺,不能兩樣通通要嗎?
Comments closed怎麼形容本屆金馬獎?得獎名單驚喜有,但特別少,表演節目整體來講也平平(平庸未必不好)。更重要的是,欠缺讓人難忘的經典時刻,無論是讓人落淚的時刻還是凸搥的時刻。十年、二十年後回首金馬獎的歷史,除了《刺客聶隱娘》的大勝之外,這個典禮還有什麼值得註記之處呢?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