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展已逾120年,要再推陳出新,談何容易?當今所有的電影導演,無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導戲,以電視喜劇演出聞名的新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也不例外,其首作《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的選材完全勾不到「創新」的邊,卻足以贏得影迷(尤其影評人)的尊敬。
Comments closed標籤: 美國電影
本屆奧斯卡默默打破一項紀錄,入圍最佳紀錄片獎的《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2016)成為金像獎史上最長的入圍作品,總時長7小時47分鐘(註)。不過酒香不怕巷子深,該片出色的製作水平可使觀者「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Comments closed賀歲檔期的另類選擇,悄悄在誠品電影院獨家上映的《當貓王碰上總統》(Elvis & Nixon ,2016)。片商在中文片名中隱沒了尼克森,強調「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其實也是點出了本片的本質,即兩人並非對等關係,更能說這是一部貓王粉絲片。
Comments closed台灣直譯原文片名的電影不算少,《會計師》(The Accountant ,2016)想必是其中有趣的例子,因為無論是Accountant還是會計師,都足以讓準備捧著爆米花進場的觀眾退避三舍。筆者大學修習會計一年,重修一年,更是退避六舍。
Comments closed電影《插旗攻城市》(Where to Invade Next ,2015)的片名其實並不精確,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攻的不是「城」,而是「國」。只是攻的方法,竟是「插旗」。
Comments closed本屆新竹市兒童影展特別規劃的「童書大王──羅德達爾」單元,起因是本人的私心。選完片後,發現今年正好適逢羅德達爾(Roald Dahl)百年冥誕,又覺得特有紀念意義。
Comments closed1970年代有《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2010年代,有《驚爆焦點》(Spotlight, 2015)。兩部片討論的題材不同,但其精神價值和敘事格律卻是如此的相像。然而,兩個時代的觀眾分別看完兩部片的感想恐怕會有些微妙的差異。
Comments closed進戲院前未做功課,只從預告曉得《怪物遊戲》(Goosebumps ,2015)是關於一群怪物從書中被「解放」,四處作亂的商業冒險劇。怎麼會想到原來它取材的是小時候曾經愛不釋手的童書《雞皮疙瘩》(Goosebumps)系列呢?片商不沿用原著名,也許是嫌它在台的受歡迎程度不高吧。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