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愛爾蘭人對天主教會的反撲──從菲洛米娜到莎薇塔

上月25日,國際媒體一致聚焦在愛爾蘭的墮胎公投結果。Yes or No,前者將讓愛爾蘭正式解除墮胎禁令,後者則代表維持現狀。最終成果揭曉,超過66%的選民在公投中選擇了“Yes”,愛爾蘭自此寫下歷史新頁。

筆者在公投前,走在都柏林的肯頓街上,可見民眾自發設立的悼念地,印度女子莎薇塔.哈拉帕那瓦(Savita Halappanavar)的圖像印製在牆上,前往致意的民眾絡繹不絕。

這名印度女子之所以成為本次公投的代表性人物,正是因為她就是墮胎禁令的受害者。當時已懷有17周身孕的莎薇塔,因為劇痛前往醫院就診。醫師已經判定她即將流產,但卻以「孩子仍有心跳」為由拒絕為其施行人工流產,認為孕婦仍能穩定維持生命機能,故堅決遵守愛爾蘭法律。

結果,兩天後,狀況丕變,莎薇塔突然間休克,醫師趕緊透過手術取出胎兒,結果她依然因為敗血症、流產失血過多等多項因素當場死亡。

此事真正動搖了愛爾蘭自1983年以來恪守的《憲法第八修正案》。在這項修正案明定「胎兒具有與孕婦同等的生命權」,無論母親是因性侵、亂倫等因素懷孕,都不可以採取墮胎。如果在愛爾蘭境內施行墮胎,母親和協助者都會面臨最高14年的有期徒刑。

但這不代表愛爾蘭人就不考慮墮胎,事實上幾乎所有有此需求的女性,都會搭機前往英國進行手術。政府明言禁止,也不代表真的能阻止此事發生,反而置更多女性於險境,出國進行手術的女性缺乏妥善的醫療保障。

之所以為用嚴刑峻法來規範墮胎,無非是因為愛爾蘭的天主教勢力(早前,愛爾蘭全國近90%人口是天主教徒)。筆者的一名愛爾蘭朋友直指傳統觀念為何會在近年大幅鬆動,顯然跟2009年愛爾蘭政府披露神職人員虐童事件有關。

在2009年11月,愛爾蘭調查虐待兒童委員會揭露了從80年代起,高達35000名兒童被天主教機構虐待的報告,內容詳細記載了男童如何被神職人員強姦,女童如何被虐打。然而,由於過去天主教會一手遮天,這些恐怖行徑都被刻意隱匿。

友人卡洛琳回憶說當這些恐怖行徑接連被媒體揭發時,她的教徒父母也為之震撼,說從此不再信任教會。但她卻一派自然地回答他們,這些事情,在她求學歷程早就知道,「誰都知道男孩被神父帶走是什麼意思」。

若從另一個視角來看愛爾蘭天主教會的腐敗,由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執導,基於真人真事改編的《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2013)首要值得參考。

英國資深女星茱蒂.丹契(Judi Dench)所飾演的菲洛米娜.李(Philomena Lee)在1950年代因未婚懷孕而被家人送進修道院。當時她被家人視為不潔,深信唯有此處能洗滌她的罪孽。菲洛米娜一天只獲得一個小時的機會與愛子相處,直到某天修女在未經她允許之下將其子賣給了美國家庭,兩人就此永隔。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五十年後,菲洛米娜遇上了願意為她尋子的記者,一同回到當年等同囚禁她的修道院,並逐漸拼湊出當時愛爾蘭教會的惡行。

《遲來的守護者》當年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女主角等四項大獎提名,最終空手而返,但若談起愛爾蘭的轉型正義史(這裡的轉型正義不是對獨裁政府,而是對教會),該片的存在勢必具有一席之地。本片入圍奧斯卡後一年,過去以保守天主教國家聞名的愛爾蘭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自然令教會氣得跳腳。

而這次全民再利用公投支持墮胎,當地教會一樣不滿,但自知無力回天,態度顯得消極了許多。筆者目前短居都柏林,每逢當地人(多數是青年)都不免聊到這項議題,多數人都先坦言自己是無神論者,也都不忘消遣一句「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誰會信教會的鬼話?」


同時刊載於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