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無影無蹤|影評推薦・電影專題・影展觀察 Posts

專題|2017金馬獎「關於金馬獎的三項隱憂」評論

第54屆金馬獎落幕,媒體多聚焦在台灣電影的漂亮成績,以及金馬獎典禮所獲得的出色迴響云云。比起往年多由大陸電影囊括大獎而引致的烏煙瘴氣,今年氣象可說是煥然一新,充滿正向能量。

Comments closed

專題|《勝負反手拍》外,5部真人真事改編「體育賽場宿敵對決」電影推薦

由強納森達頓與華蕾莉法里斯聯合執導的《勝負反手拍 Battle of the Sexes》(2017)本月在台上映。該片講述了1973年轟動全球網壇的世紀之戰──世界球后比莉珍金出戰前球王鮑比里格斯,此役又被稱作為「性別大戰」(The Battle of the Sexes)。

Comments closed

影評|《沒萊塢天王》(2017):電影沙漠中的大夢想家

自從好萊塢(Hollywood)成為美國電影工業的代名詞開始,其他各國電影工業也出現各種「萊塢」之說,包括印度「寶萊塢」(Bollywood)、巴基斯坦「洛萊塢」(Lollywood)、奈及利亞「奈萊塢」(Nollywood)等。

Comments closed

影評|《親愛的外人》(2017):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電影《親愛的外人》(2017)改編自曾獲直木賞肯定的名作家重松清在1996年所著有之小說,「親愛的外人」乃是台灣片商所命名,原始的書名與片名應更能表現故事傳達之本意──原名為《孩子為了我們而誕生》。

Comments closed

影評|《多情動物》(2017):誰是多情動物?

以多個故事線展開,最後共冶一爐的電影並不少見。原以為法國電影《多情動物》(Endangered Species ,2017)也是如此,但隨著敘事推展,卻意外發覺,原以為能延伸討論的只是驚鴻一瞥,看似最偏離主線的反而獲得不少篇幅。原來真正的多情動物是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自己。

Comments closed

影評|《殺人者的記憶法》(2017):似是果報

主角苦受失憶困擾,而踏上解謎旅程之作,所在多有。代表作當然是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記憶拼圖》(Memento ,2000)。題外話,阿米爾罕(Aamir Khan)也曾經演出過的翻拍版的《寶萊塢記憶拼圖》(Ghajini ,2008),浮誇至極,「寶味」十足。

Comments closed

專題|人生好難!《忌日快樂》外,7部「如果能重來」電影推薦

電影《忌日快樂 Happy Death Day》(2017)近期在台上映,劇情概念引發熱議,本片劇情講述一名女大學生被困在自己被謀殺的這一天,她無論如何都會在當日結束前慘遭面具殺手謀害。宛如電玩遊戲,死後又得重新再來。不願反覆再死的她,決心找出真兇,逃離今天。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