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由由安德魯洛伊韋伯編劇、作曲的《貓》在紐約百老匯演出,從此連續公演了21年,打破了當時紀錄,堪稱史上最受歡迎的百老匯音樂劇。足足等了將近四十年,曾指導《王者之聲》、《悲慘世界》等名作的湯姆霍伯接下了重擔,將之翻拍上大銀幕。
Comments closed無影無蹤|影評推薦・電影專題・影展觀察 Posts
#MeToo運動在2017年起席捲全球,許多濫用權力性騷擾或性侵他人的名人一個個遭到揭發。許多電影導演紛紛開始藉以推動「轉型正義」,將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的不公際遇透過戲劇形式呈現。但丹麥女導演梅埃爾-圖希(May el-Toukhy)卻直接超車、讓這個題材走得太遠,她的作品《烈火偷情》(Queen of Hearts ,2019)不僅讓一位倡導女權的女律師成為故事裡的那個加害人,並且使之親身體會被逼到牆角之後人性扭曲、變質的狀態。
Comments closed導演牧有太花了五年時間跟拍山田孝之,完成了紀錄片《山田孝之的痛苦與榮耀》(2019),剛好紀錄了這位演員30歲到35歲的精華時期。這完全就是一不小心就會流於粉絲電影的題材,如何從中找到觀點,才是這趟紀錄過程的挑戰。
Comments closed詳細檢視2019年的整體入圍作品,便知東南亞元素正是2019年的一大主旨,金馬獎給予了充分的展示空間。意味著在金馬獎面臨中國電影抵制之後,與東南亞華語電影的關系在未來將會越趨緊密,隨之形成彼此拉擡的關系⋯⋯未來回顧金馬獎的歷史,今年勢必會被註記為一個轉捩點,這無疑是東南亞的華語片創作者最好的一個時機。
Comments closed現在回頭看,今年6月中旬,金雞獎宣布頒獎典禮日期確定訂在11月23日,與金馬獎撞期,這似乎已是為中資電影抵制金馬獎埋下了伏筆。李行導演當時勃然大怒,說金雞獎「不自量力」,建議對方改期。但到了8月,抵制浪潮越演越烈,報名金馬獎的中資電影在政治壓力下紛紛表態自己不報名金馬獎或者宣布退出複選競逐。紀錄片《少林問道》的導演朱昱原先堅持參賽到底,也在月中以「個人安全陷入險境」為由退賽。
Comments closed「我會回來的(I’ll be back.)」永遠的魔鬼終結者阿諾史瓦辛格信守承諾,再次回歸《魔鬼終結者》系列。只是這次的故事將接續的是詹姆斯卡麥隆的《魔鬼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過去三部評價普普的續集現在已經被視為「平行時空版」,這回的《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Terminator: Dark Fate》(2019)才是正宗卡麥隆正傳續集。
Comments closed電影《失憶的總理大臣》(2019)劇本概念絕妙,故事描述歧視女性、唯金主是從、私生活不堪、講話粗俗不負責任的的日本草包首相(又稱總理大臣)黑田啟介因為被選民攻擊,一夕之間忘記自己所作所為,變回了從政前純樸的自己,展開新生。
Comments closedComments closed〔欄位〕人本教育札記365期
〔欄位〕特寫
〔作者〕翁煌德
〔攝影〕陳可樺「口述影像:給視障者、也給所有人的全人可能性」
◎ 翁煌德
前年去採訪南方影展時,便曾聽策展人黃柏喬提及導演洪瑞發。此人背景甚奇,原來是一名高雄旗山的早餐店老闆。因為村裡的產業道路危機四伏,導致有國小學童因此被砂石車撞死,這促使洪導演拿起攝影機,紀錄村民與黑道撐腰的砂石車業者對抗的過程。
Comments closed今年看的第一部南方影展作品,雖然已知是實驗類型片,但觀影中卻有著絕對的挫折感受。影片本身不具有敘事性的,內容應是關於一個男子與女友出遊的記憶,古典樂曲的反覆堆砌是這部片唯一具有連貫性的設定,影像本身卻像是由支離破碎的畫面所組成,雖然可清晰可見「主角」是一男、一女,但兩人並未在同一個畫面中現身,只能以拍攝鏡位角度的暗示,得知掌鏡人應該就是在開場中出現的眼鏡男(推測應是導演張凱翔)。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