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怒火狂猴》外,5部「演員轉戰導演」的驚人首部電影推薦

還記得《貧民百萬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2008)的那個小男孩嗎?

演員身兼導演並不罕見,不過知名演員轉戰導演就不見得這麼多見了,畢竟已經能靠演員賺飽錢財,除非有創作慾,否則未必想為難自己。不過執導演筒同時也意味著對電影製作的控制權更強,也的確是一個很難抵擋的誘惑。不過通常明星轉導演難免水土不服,對於以《貧民百萬富翁》成名的戴夫帕托(Dev Patel)而言也是如此。

他的《怒火狂猴 Monkey Man》(2024)據稱最早是Netflix(網飛)製作,不過經歷了波折的前置期後,Netflix放棄了企劃。這使得戴夫帕托幾乎走投無路,所幸同為演員出身的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創辦的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出手相救,才讓電影得以被完成。

《怒火狂猴 Monkey Man》(2024)電影劇照

在片中,戴夫帕托飾演地下拳擊俱樂部戴著大猩猩面具的男子基德,他努力想要滲透進入一間高級私人會所,目的是為了要報復害死自己母親的仇人。不過他的計畫顯然不如想像中順利。

這部原本不受看好的作品在SXSW影展首映之後,全場起身掌聲如雷,被譽為不可多得的新導演傑作。本文也將盤點五部由知名演員執導的電影首作,五部片都是石破天驚,儘管有幾部片在當時並未獲得賞識,列舉如下:

  • 導演: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
  • 演員:羅伯特米徹姆、雪莉溫特斯、莉蓮吉許、比利查平
  • 產地:美國

一名銀行搶劫殺人犯被判處死刑,在被行刑之前,他透露了自己藏有一萬美元贓款,並透露只有一對兒女知道藏匿位置。惡徒哈利(羅伯特米徹姆 飾)聽到了之後,在出獄之後偽裝成博愛的牧師,刻意接近他的妻子與兒女,甚至成為了一家之主⋯⋯。

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
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

導演查爾斯勞頓是在影壇享有盛名的演員,無論是在劇場或大銀幕演出,都深獲肯定,曾以《英宮艷史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1933)獲封奧斯卡影帝,在《牙買加旅店 Jamaica Inn》(1939)等作都有令人難忘的精湛演出。在經歷輝煌表演生涯之後,勞頓也開始動念執導電影。

儘管沒有被掛名為導演,勞頓被認為實際參與了《艾非爾鐵塔上的男人 The Man on the Eiffel Tower》(1949)的導演工作。不過他真正第一部承擔導演工作的電影無疑是《獵人之夜》,但他當時顯然並未想到這也會是他人生中唯一執導的電影。

勞頓起初在友人介紹下讀完了《獵人之夜》的原作,感到愛不釋手,於是聯繫了小說作者戴維斯格魯布(Davis Grubb),耗費五天討論電影構思,有藝術底子的格魯布也提供了一些視覺上的建議。投入拍攝之前,勞頓觀賞了格里菲斯(D. W. Griffith)執導的經典之作,目的是希望能將再現無聲電影的優點,同時他也延攬默片時代的女星莉蓮吉許(Lillian Gish)加盟。在攝影風格上,他採用了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

由於過去沒有過導演經驗,查爾斯勞頓的執導方式是很非典型的,例如他讓剪輯師和作曲家留在片場,還效法無聲電影的導演方式,開拍之後就不中斷,一路讓演員演到那一卷的底片用完為止。莉蓮吉許回想當時拍攝經歷,認為首次執導的勞頓相當沒有自信,但也因為這樣,他接納了演員給他的許多好建議。

由於類型難以定義,《獵人之夜》的行銷表現不盡理想,觀眾和影評人都反應不佳。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該片已經被普遍視為經典之作。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表示,當時1950年代中期公認好片大多都顯得過時,但勞頓的作品卻超越了傳統的現實主義,締造了永恆。

不過查爾斯勞頓未能等到作品重新評價的那一天,他在《獵人之夜》面臨失敗之後打消了導演夢,放棄了接續的導演計畫,並在七年後因為癌症病逝。

《獵人之夜 The Night of the Hunter》(1955)電影劇照
《獵人之夜 The Night of the Hunter》(1955)電影劇照

  • 導演: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 演員:馬龍白蘭度、卡爾馬登、凱蒂裘蕾杜、皮納裴里瑟
  • 產地:美國

江洋大盜里歐(馬龍白蘭度 飾)和戴德(卡爾馬登 飾)在墨西哥的索諾拉市搶銀行,事成後,戴德卻出賣了里歐,使之被伏擊的民兵逮捕。入獄五年後,里歐成功越獄,心想著要找到當時背叛他的老戰友戴德尋仇。不過當里歐找到戴德之後,卻發現他對他美麗的繼女路易莎(皮納裴里瑟 飾)一見鐘情⋯⋯。

曾以《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1954)榮獲奧斯卡影帝的馬龍白蘭度無疑是當時好萊塢地位最崇高的演員之一。為了獲得更高主控權,他也擁有一家製作公司,主動參與製作開發。在1957年一次專訪當中,馬龍白蘭度就透露了他也對執導電影充滿雄心,他表示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的也是監製、導演、編劇與演員等多重身分一把抓,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獨眼龍》正是馬龍白蘭度的製作公司佩納貝克影業的作品,不過馬龍白蘭度先是解雇了編劇山姆畢京柏(Sam Peckinpah)等人,又將原訂將執導的大導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掃地出門,最後變成由他自己上陣執導影筒。由於實在太多人參與劇本,飾演戴得的卡爾馬登曾被問到這部片真正的作者是誰,他回答道:「這個問題答案只有一個,馬龍白蘭度,我們這個時代的天才。」

首次執導電影的馬龍白蘭度顯然不像流水線體系出身的導演這麼懂得控制預算,因為太過完美主義,他狠狠超支了兩百萬美元。即便在後期調整也花費太多時間,最初片長達五個小時,好不容易才刪減到一半,明明在1958年拍攝,卻等了三年才能上映。

電影在市場上反應不佳,評論界也迴響冷淡,被認為有著太多浪漫化的陳腔濫調,但至少還是得到了一座奧斯卡最佳攝影(彩色)獎提名,馬龍白蘭度從此放棄擔任導演,《獨眼龍》成為他首部也是最後一部導演作品。不過隨著時間流逝,《獨眼龍》重新獲得評價,它在2016年入選了坎城影展經典單元並在2018年被納入國家影片登記表,表彰了該片在文化上、歷史上或美學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與查爾斯勞頓一樣,馬龍白蘭度無緣看到作品獲得重新認可,他在2004年過世,絕大多數影迷甚至不知道他曾經有執導過電影。在1975年接受《滾石》採訪時,他表示導演工作太過累人,「總是早上第一個起床的人」,坦言當導演只是把自己給搞瘋了。

《獨眼龍 One-Eyed Jacks》(1961)電影劇照
《獨眼龍 One-Eyed Jacks》(1961)電影劇照

  • 導演: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
  • 演員: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傑克尼克遜、凱倫布雷克
  • 產地:美國

懷特(彼得方達 飾)和比利(丹尼斯霍珀 飾)完成了一筆毒品買賣之後騎著機車從洛杉磯開往紐奧良,途中經過嬉皮公社,還結識了一個有酒癮的瘋狂律師喬治(傑克尼克遜 飾),不是每個人都歡迎他們的到來。

彼得方達和丹尼斯霍珀曾在次文化電影《迷途 The Trip》(1967)聯袂演出,不過當時這部片被認為就是一部地下電影,不具有傳統好萊塢電影的特質,而《逍遙騎士》則證明了這類次文化題材也能在好萊塢麾下製作。最早提出創作構想的是彼得方達,他在看到自己主演的《The Wild Angels》(1966)劇照後,主動致電丹尼斯霍珀,告訴他希望能做一部現代西部片。

演員出身的丹尼斯霍珀過去並無導演經驗,他曾兩度與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合作,出演過《養子不教誰之過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巨人 Giant》(1956),在電影界小有名氣。他獲得的製作預算極低,僅40萬美金,作為明星卡司的彼得方達還得親自為劇組人員支付旅和住宿費,連油錢都是他自掏腰包。在欠缺預算的情狂下,大多場景都是實景拍攝。

由哥倫比亞影業發行的《逍遙騎士》創下了驚人的票房成績,獲得六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為成本的150倍,還是1969年第四高票房的電影,並且獲得美國影評人的高度認可,在奧斯卡也獲得最佳原創劇本和男配角獎(傑克尼克遜)提名。該片完全違反了好萊塢片廠時代的一切守則,證明了像是法國新浪潮電影這般拍攝寫實生活的低成本電影、反主流文化製作也有機會一搏,這讓各大片廠的思維有了顛覆性的轉變。

目前電影學者普遍認定是《逍遙騎士》正式吹起了新好萊塢電影時代的號角,不過丹尼斯霍珀的下一部電影《The Last Movie》(1971)卻慘遭滑鐵盧,使得他幾乎長達十年沒有機會再執導電影。此後他又有執導了五部長片,但無一能接近《逍遙騎士》的成就。

《逍遙騎士 Easy Rider》(1969)電影劇照
《逍遙騎士 Easy Rider》(1969)電影劇照

  • 導演:李小龍
  • 演員:李小龍、苗可秀、查克羅禮士、黃仁植
  • 產地:英屬香港

香港青年唐龍(李小龍 飾)隻身到羅馬協助叔父的餐館生意,不料因為黑幫經常滋事,生意受到嚴重影響。有天唐龍終於憤然出手,以高強功夫擊退匪徒,卻也因此成為黑幫的頭號暗殺對象。

旅美歸港的李小龍以《唐山大兄》(1971)創造香港電影熱潮之後,很快受邀繼續製作相似的武打片,當時導演羅維希望他找他主演新作《冷面虎》,但李小龍對劇本頗有微詞,已經著手開始撰寫《猛龍過江》。

聲勢正旺的李小龍與嘉禾公司合組協和公司,為了獲得更高主控權,他更首度嘗試自導自演。《猛龍過江》號稱是香港影史上首部在歐洲取景的電影,片中最具噱頭的戲無疑就是在羅馬競技場的戰鬥,可見李小龍當時力圖走向國際的野心。

李小龍帶隊前往義大利出了兩週外景,據稱首次擔任導演的李小龍在片場上屢動肝火,要求過於嚴謹,劇組成員因此封他為暴君。不過電影上映之後獲得千萬票房佳績,口碑亦佳,片中的雙節棍場景蔚為奇觀,與查克羅禮士的較量也成為經典。有別於擅用剪接處理武打戲的羅維,李小龍多以長鏡頭處理武打場面,將場景化為擂台,別具新意。

隨後李小龍決定再次執導新作《死亡遊戲》(1978),卻不幸在拍攝途中猝逝,導演羅拔高洛斯(Robert Clouse)完成了全片的拍攝,成為唯一的導演掛名。

《猛龍過江 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電影劇照
《猛龍過江 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電影劇照

  • 導演: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巴克亨利(Buck Henry)
  • 演員:華倫比提、巴克亨利、茱莉克莉絲蒂、黛安坎農
  • 產地:美國

美式足球明星喬(華倫比提 飾)意外被車撞死,他認為自己命不該絕,拒絕向天堂報到。後來死神承認疏失,安排陽壽未盡的他借屍還魂,暫時附身在一名被妻子和姦夫謀殺的百萬富翁身上,結果鬧出不少笑料。

曾以《我倆沒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1967)聞名的華倫比提在當時是好萊塢的天之驕子,因此也興起執導的念頭。不過最早的劇本其實設定上是一名拳擊手,還要找拳王阿里(Muhammad Ali)跨刀,後來因為阿里想專注練拳,只好改成美式足球,並且親自上陣出演。

電影的喜劇效果深受影評界喜愛,市場反應也相當好,以六百萬預算換得近億元票房,連在奧斯卡也有九項提名,首次執導演筒的華倫比提也與創作夥伴巴克亨利共同提名最佳導演。

華倫比提此後又執導了《烽火赤焰萬里情 Reds》(1981)、《狄克崔西 Dick Tracy》(1990)、《選舉追緝令1998 Bulworth》(1998)和《愛情大玩家 Rules Don’t Apply》(2016)等作,都是自導自演。不過除了動作片《狄克崔西》之外都虧錢作收。

《上錯天堂投錯胎 Heaven Can Wait》(1978)電影劇照
《上錯天堂投錯胎 Heaven Can Wait》(1978)電影劇照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