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藝術家與我》(Me and Kaminski ,2015)一開場就十足唬人,拼貼了畫家康明斯基與畢卡索(Pablo Picasso)、披頭四(The Beatles)和伍迪艾倫(Woody Allen)等各界名流一同現身的片段。差點令人誤以為康明斯基是真實人物。
本片的小說原著作者是丹尼爾凱曼(Daniel Kehlmann),這已是他第三部獲改編上大銀幕的作品,前一部是《丈量世界》(Measuring the World ,2012)。
無名畫家康明斯基(賈斯柏克里斯汀森 飾)因為眼盲,而被炒作成為畫壇名家。待本片之初,他已是聲譽滿天下的退休老人。年輕作家車爾諾(丹尼爾布爾 飾)看準商機,向出版社提案,除了要貼身為他立傳以外,還有意揭穿他實為「假盲」。
車爾諾說道,待康明斯基死後,其畫作勢必增值,古根漢美術館等等藝術殿堂,肯定會搶先舉辦他的回顧展,屆時揭醜書籍一上架,豐厚利益,太過可觀。一開場,透過這心懷不軌的作家口中,明瞭一個畫家之死,RIP之後,蠢蠢欲動的是驚人商機。
隨後,康明斯基踏上旅程。後續故事發展,與一般好萊塢電影一般可預測性甚高(一些插科打諢的情節更有些令人厭煩)。然而,本劇真正趣味在於,行將就木的康明斯基,始終掛念的女孩,亦即他創作的繆思,現今是否安在?睿智如大師康明斯基,一樣執念掛心。
卻怎麼也沒想到,曾經一同浸淫於藝術的女孩,啟發自己踏上偉大畫家之路的繆思。在最後,竟成為俗不可耐的歐巴桑。至於他們的愛情傳奇,究竟為何離自己而去的原因,竟毫無理由。
「事情的真相,往往是最無趣的那個版本。」
可謂一語道破。
為人作傳的歷程,也能躍然成為有趣的故事題材。丹尼爾.凱曼挖苦了「名人回憶錄產業」以及虛浮的文化名流圈。對於康明斯基而言,杜象(Marcel Duchamp)不學無術,在旁的年輕人卻回道:「可是他很重要。」
究竟「重要」很重要,還是實力更重要?更有意思的是,眼盲與否,對於車爾諾而言,是莫大醜聞;對於頑童如康明斯基而言,是項藝術。當代不問實力,而首先問賣點,問故事的風潮。成了康明斯基得以崛起的關鍵,為成名而向俗世折腰,似是大勢所趨。真正看得最清楚的,反倒是眾人眼中的瞎子。
事情的真相,果然是最無趣的那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