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好的幾個驚喜作品往往是來自於三大短片(劇情、紀錄與動畫)項目,今年也不例外。此次入圍的五部作品在深度與廣度上都有可觀之處,得主也是難以預料。五部片中有三部來自台灣、一部來自中國,其中新加坡的作品《九月的四個星期天》的議題性相對較為突出。
【最佳劇情短片】
王煜《燃夜》
温景輝《A面:我的一天》
楊敏之《九月的四個星期天》
顏皓軒《囚犬》
巫虹儀《金魚缸小姐》
自1990年代就入行的導演楊敏之,是這次五位入圍者之中年資最長者。《九月的四個星期天》描寫一名移工不慎懷孕,一旦此事被雇主得知,她將面臨被掃地出門、遣返的危機,為此她只能急尋黑市的墮胎藥解決此事,題材表達了對移工人權的關懷。不過在拍攝技法上,本片顯得很平實,或者說是過於平實了。角色的刻畫也顯得不夠深刻,除去議題外殼,作品本身的新意不算突出。
曾以《送行》入選觀摩單元的導演顏皓軒,以野心勃勃的新作《囚犬》首次問鼎金馬獎。故事講述一名資源班男孩阿河飽受欺凌,高材生小潔自願輔導他功課,之後卻因一念之差,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觀賞後反覆在思考,為何阿河非得是一個智力上有缺陷的人呢?如果故事重點是在於學歷與階級的鴻溝、高材生離開故土後的驀然回首,總覺得這個設定其實其實必要性不大,令人擔心這只是作為一個話題性(例如作為演員的演技挑戰)的存在。何況小潔在片中所做的「惡行」,放在所有人身上,每個人都可能會中招,因此阿河的智力問題其實並非重點。然而,進行這樣的設定,本來就要格外謹慎。
就技術層面,顏皓軒已經展現出領先大多學生製作的實力,攝影尤其可觀,不過就本片劇本的打磨上,似乎仍有增進空間。金馬獎的入圍已是莫大肯定,交出這般成績,也讓人相信他的導演實力。
温景輝導演的《A面:我的一天》應會今屆最有觀眾緣的作品,這無疑是一個令人覺得親切的親子故事。只是觀賞這部作品起初覺得相當困惑,因為張寗飾演的母親操著粵語,但感覺卻不像是香港人或馬來西亞人,而家裡的陳設又出現種種印度元素。看到最後才知這原來是一個關於印度華僑在台灣的故事,實在令人大感意外。
故事源自於導演個人的生長經歷,描寫童年的他曾經被老師要求做一份作業,以錄音機紀錄他的一天。不過怠惰的他未能順利完成,只好請母親一同來「圓謊」,妙趣就由此而生。觀者不免會想要知道更多印度華僑的背景與遷居台灣的原因與過程,但也許受限篇幅,導演並未進行任何描繪,專注在一個生活切片的處理,而且也做得恰如其分。只是一個小小疑惑在於老師要求主角確認他是來自「印度」還是「印度尼西亞」,然而一般小學老師理應會熟悉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知是老師真的如此不專業,還是創作上的疏忽呢?
堪稱本屆金馬獎尺度最大的作品之一,巫虹儀執導的《金魚缸小姐》將場景移師泰國,拍攝的是女性觀點的泰國浴文化。原來「金魚缸」是指供客人挑選小姐的玻璃櫥窗,女同志小惟與她的男同學一樣可望能夠有個難忘的性體驗,而她也確實如願以償。
故事其實相當單純,整個作品的亮點就是飾演小惟的陳靚的細膩表演,儘管她的對白有限,但導演巧妙地利用山竹的象徵物,以及特意安排的鏡位,來表達她內心之中不可言說的感受。而在她上門洗泰國浴的段落則是更為驚人,她與泰國演員Prapamonton Eiamchan上演的情慾戲片段,從陌生感到激情,層次表現甚至不單靠表情與對白,每一次的肌膚交纏都極具力量,令人產生的遐想不只是性的層面而已。
如果說一部短片的重點是在於彰顯出導演的調度能力,《金魚缸小姐》幾乎是無懈可擊的作品了。而且,感謝天,它不像其它台灣觸及到性的作品,最後再把觀眾拉回道德的層面,可見接受性服務的人可以是一個「有情人」,而不一定是什麼「有創傷的人」。最後收尾看似倉促,卻也令人忍不住想要知道故事後續,觀後甚久,彷彿仍有餘韻在腦海中流轉。
儘管台灣作品表現出色,但來自中國的《燃夜》(附圖)就技法與議題格局上,卻是明顯鶴立雞群、領先群作。導演王煜本是拍攝廣告出身,這一點可以從作品之中各種略帶炫技的攝影與剪輯節奏當中感受到,不過這在劇情短片之中,並非是一個缺點,如果形式與內容貼合,反而更能引人入勝。
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少年在北京奧運舉辦時,四處尋歡作樂,他們的爆竹不甚砸到日產車,結果意外引發了民族主義的反日暴動。儘管沒有提供太多背景資訊,但導演的創作意圖卻很清楚,他想要展現的正是反智的民族主義的荒謬性,也暗示政府也像是默許似的,利用偶發事件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偏偏主角只是個孩子,他看不到這些背後的政治層面,對超乎自己控制的發展只能無言以對。
青少年四處遊街的場景,一瞬間有楊德昌的《青梅竹馬》(1985)中夜遊總統府場面的既視感,但後續的激情與動作場面,卻又讓人覺得北京好像一瞬間變成了《阿基拉》(1988)的場景。在過去中國獨立電影之中,好像沒有見過這樣在影像上挑釁又出格的嘗試,即便不討論創作者在議題表現上的深度,在影像語言的駕馭上,本片也是出神入化之作。
本文與 MyVideo 合作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