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布紐爾(Luis Buñuel,圖左),就沒有卓别林(Charlie Chaplin,圖右)的《大獨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1940)。
想不到吧?以超現實主義的電影大師布紐爾怎麼會與好萊塢默片大師卓别林有任何關係?話說從頭,在布紐爾執導、達利(Salvador Dalí)參與編劇的《黃金時代 Age of Gold》(1930)在法國遭到抵制並禁演之後,他意外收到了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邀請,以見習的名義來到好萊塢學習電影。
連英語都不會的他,經常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幹嘛,還曾經在片場見習時被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趕出去,所以他常常待在家裡。不過至少他還是懂得參與一些派對,其中他交到最大咖的朋友,當然就是電影全才卓别林。
卓别林看過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 An Andalusian Dog》(1929),對他很欣賞,兩人就這麼經常混在一起。我常常覺得布紐爾早期在好萊塢的經歷,似乎也能夠拍成一部類似《巴比倫 Babylon》(2022)的史詩之作。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DVD或網路串流,儘管布紐爾以《安達魯之犬》在巴黎闖出名號,但其實在國際影壇,他並沒有太多名氣。在整個1930年代,即便曾經回到西班牙,布紐爾也沒有太多創作的機會。在法西斯掌權之後,他決定長期定居在美國,受聘在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任職,而他的工作是負責審查電影,具體來說,他的工作是幫助美國政府了解作為政治宣傳的歐洲電影的影響力。
看到有趣的電影,布紐爾也會找一些朋友來看。有回他看到了蘭妮萊芬斯坦(lLeni Riefenstahl)的《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1935),該片是赤裸裸的納粹德國宣傳片,以高超的電影技法將希特勒(Adolf Hitler)拍得像是天神一般。許多人看了這部片都覺得恐懼不已,有感納粹的野心將會毀掉歐洲秩序。但只有一個人大笑了,他覺得這部片滑稽到不行,這個人,就是卓别林。
基於這部片的影響,卓别林決定投入拍攝他此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大獨裁者》。在這部片中,卓别林一人分飾兩角,同時飾演了影射希特勒的獨裁者。但問題是,希特勒有看過這部電影嗎?
法國電影新浪潮以前:從超現實到詩意寫實
這一集我們將談到更多布紐爾、卓别林與法國詩意寫實主義,預示法國新浪潮的誕生,詳情請見鏡好聽的下一集、本季的最後一集。
詳情請見鏡好聽:「EP10|法國電影新浪潮以前:從超現實到詩意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