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影展與政治的糾纏:從威尼斯到坎城」無影無蹤的電影萬應室(EP09)

影展歸影展,政治歸政治,有可能嗎?

威尼斯影展的起源:轉折點與政治介入

不說別的,看看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威尼斯影展就好。我們現在將它視為藝術電影的最高殿堂之一,但其實在創始之初,義大利政府予以全力支持,本來就另有所圖。1932年,第一屆威尼斯影展舉辦時,義大利首相可是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現在許多人談到墨索里尼,只知他是殘暴的獨裁者,卻未必知道他上任之時聲望相當高,甚至許多文化人視為歐洲人的救星,認為他的法西斯主義將將帶來穩定。是故,當他任內要舉辦電影節時,許多國際電影人也不疑有他,跋山涉水也要來水都參展。

即便以我們現在角度來看,這個影展確實相當可疑,在1934年,威尼斯大獎被改名為「墨索里尼盃」。不過對於渴望歐洲名聲的好萊塢明星而言,都沒有太放在心上,也沒想到法西斯將會為歐洲掀起腥風血雨。1937年,有六萬名觀眾到威尼斯影展爭睹世界佳片,明星如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皆列席參加,與觀眾近距離接觸。

不過到了1938年,情勢完全改變了。在這一年,法西斯政府決定要全面介入評審團,直接下令得獎結果必須依循他的安排。儘管評審一致屬意將首獎頒給一部美國電影,最後他們卻被迫要將大獎頒給兩部片,一部是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的《奥林匹亞 Olympia》(1938),這分明是納粹德國宣傳大片,而另一部則是墨索里尼兒子監製的電影。

英國、美國等各國代表看到得獎結果憤而離席,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結果已凸顯了這個影展已經沒有任何的公正性與權威性可言,而是一個由法西斯勢力把持的電影節。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既然現在已經雙方陣營互不兩立,反法西斯的一方應該也要有自己的電影節。而法國人決定接下這個重責大任,法國政府從十個小鎮中挑選了一個作為代表,最後中選的是一個海濱小鎮,名叫坎城。

1939年坎城影展海報
1939年坎城影展海報

坎城影展的誕生:反法西斯勢力崛起

1939年,坎城影展在美國為首的反法西斯陣營的支持之下,準備熱鬧開辦,也設計好了海報(附圖),好萊塢明星賈利古柏(Gary Cooper)等人也已經搭船前往,準備好享受這個全新電影盛宴。不過一個消息傳來,眾人面面相覷。

第一屆坎城影展,最終只放映了一場電影,就草草落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詳情請見鏡好聽:EP09|解構影展起源:威尼斯、坎城與義大利新寫實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