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位於英國濱海小鎮的帝國戲院,女經理希拉蕊(奧莉薇亞柯爾曼 飾)與已婚主管唐納德(柯林佛斯 飾)關係難分難解。樂天的黑人青年史蒂芬(麥可沃德 飾)到職之後,希拉蕊原先封閉的心房忽然被點亮,重獲新生。
曾經以《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1999)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英國名導山姆曼德斯在疫情期間構思出了《光影帝國 Empire of Light》(2022)的劇本,既是對逝去的電影院致敬,也是希望藉由此片打破種族偏見,並對女性在職場上面臨的壓迫表達關懷。攝影大師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也以本片獲得第16座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此外,這部電影既然關於戲院,自然也有對經典電影致敬的企圖,本文將列舉山姆曼德斯在片中提到的五部作品,並從中解讀他放入這些作品的緣由,看似無關,其實都有著有趣的呼應。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光影帝國》,不妨先補完下列的電影再看,感受肯定大有不同。
《無為而治 Being There》(1979)
- 導演:哈爾阿許比(Hal Ashby)
- 主演:彼得謝勒、莎莉麥克琳、茂文道格拉斯、傑克華登
- 產地:美國
名為錢斯(彼得謝勒 飾)的老園丁,自小在某富人家的莊園中長大,從未上過學,目不識丁,甚至從未出過家門,除了工作之外就是面無表情的直盯著電視看,轉台、轉台、再轉台。但在僱主離世之後,他只能提著僅有的行李出走。沒想到,這一走,竟意外讓他得以走向美國總統大位。
在《光影帝國》的作品的尾聲,主人翁希拉蕊在放映師諾曼的建議之下走進戲院,觀賞了《無為而治》。觀眾可以看到片末彼得謝勒走在水上的鏡頭,這個神奇又富有魔力的畫面使希拉蕊落淚。雖然導演這個故事的文本與本片題材有點距離,但它所展示的正是一個只有電影才能創造出的奇幻景象,也許正是如此,讓希拉蕊進而理解了電影的美好。
不過該片當年在台灣無緣映演,也許可歸咎片中的一個過場段落。錢斯在座車的電視上看到一則關於中共使節來訪的新聞,主播在報導中提到中共使節發現他們所用的筷子竟標記著「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在該片發行的前一年正好是中美斷交,《無為而治》的這個過場趣談顯然不可能受到當時的國民政府所青睞。
《無為而治》在當年奧斯卡榮獲最佳男主角與女配角將提名,後世也普遍被認為電影史的經典之作,在2003年被《紐約時報》列入影史最佳的1000部電影之一。
《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1979)
- 導演:鮑伯佛西(Bob Fosse)
- 主演:洛薛爾德、潔西卡蘭芝、利蘭帕爾默、安萊金
- 產地:美國
資深百老匯導演喬(洛薛爾德 飾)總是我行我素、行事天馬行空,因為工作壓力與情感的放縱,他開始感到厭世,健康也不如以往。在別人眼中,他是能夠創造票房奇蹟的天才,但私下的他卻為此深感空虛,摸不著人生的目標。
在《光影帝國》的作品之初,戲院招牌寫著《爵士春秋》的字樣,說明這部歌舞片正在熱映之中。雖然並沒有與該片的文本直接呼應,但導演的目的顯然是藉此來展示時代的座標,提醒觀眾這是1970年代與1980年代,一個新舊時代的交替,剛好這也是這部傳奇前衛歌舞片給觀眾的感受,有別於以往的歌舞片,導演鮑伯佛西在這個自傳體裁的故事大玩實驗,穿梭回憶、幻想與當下的真實。
名導庫柏力克將之譽為這是他看過最好的電影,當年該片也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與奧斯卡獎最佳剪輯、藝術指導、改編音樂、造型設計等獎項殊榮,至今仍有一定影史地位。

《油腔滑調 Stir Crazy》(1980)
- 導演: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
- 主演:金懷德、理查普萊爾、巴瑞柯賓、厄蘭范路斯
- 產地:美國
對未來有抱負的演員哈利(理查普萊爾 飾)在一個富婆家當服務生,但在一個晚宴上,他被誤會藏匿大麻而被解僱。與此同時,劇作家史基普(金懷德 飾)也因故失業。同甘共苦的兩人決定前往加州旅行,開著破車四處打零工,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機會,結果卻在途中被誤當作銀行搶匪而入獄,遭判刑125年⋯⋯。
在《光影帝國》當中,白人主人翁希拉蕊與黑人青年史蒂芬發展戀情之後,《油腔滑調》的片段也隨之出現在一場影廳戲的背景,其用意自然很明確,目的就是用當時同樣火紅的「黑白配」電影來作為映照。導演薛尼鮑迪本來就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演員,早期也曾以跨種族愛情片《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聞名,這個致敬自然富有深意。
此外,《油腔滑調》在影史上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它是第一獲得破億美金票房的黑人執導電影,一千萬美金的製作預算,竟換來十倍以上的收入,是當年的黑馬之作。

《九點到五點 9 to 5》(1980)
- 導演:柯林希金斯(Colin Higgins)
- 主演:珍芳達、莉莉湯姆琳、桃莉巴頓、達布尼寇曼
- 產地:美國
主管富蘭克林(達布尼寇曼 飾)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經常有意無意地排擠女職員。不滿主管淫威的三位女性茱蒂(珍芳達 飾)、瓦雷特(莉莉湯姆琳 飾)和朵拉莉(桃莉巴頓 飾)在陰錯陽差之下綁架了富蘭克林,上演了「女性的復仇」,也對父權至上的公司進行澈底的顛覆。
這是少數《光影帝國》當中提及的電影之中,真正在劇情上有緊密呼應的作品。在《光影帝國》當中,主人翁希拉蕊遭到偽善的主管唐納德控制,最後忍不住掙脫,完全就是《朝九晚五》的寫實版。事實上,這部電影也表徵了當時的時代氛圍,女性們越來越難以忍受在職場上遭遇的歧視,本片完美地展示出了她們的心聲。
作品概念來自於主角之一珍芳達,聽到許多女性職場處境的她,決定用自己新成立的IPC電影公司來製作此片,並找來演藝界人脈助陣。作品除了獲得破億美元票房,也獲得各界好評,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也給予三星好評,特別稱讚了桃莉巴頓的明星魅力。現在學者回顧上個世紀的女性主義運動,也都不會忘記本片造成的文化影響力。

《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1981)
- 導演:休赫遜(Hugh Hudson)
- 主演:本克羅斯、伊安查理遜、尼格爾哈維斯、伊恩霍姆
- 產地:英國
1919年,劍橋大學迎來了一名擅長跑步的猶太學生亞伯拉罕(本克羅斯 飾),但因為他的猶太身分,卻苦受偏見所擾,他認定贏得奧運金牌,是他翻身的唯一方式。而另一位短跑健將則是來自蘇格蘭的艾利克(伊安查理遜 飾),信仰虔誠的他,則認為自己是為了上帝而跑。兩位勁敵在勁敵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對戰,都有著不得不贏的壓力⋯⋯。
在《光影帝國》中的高潮戲,市長等人就是齊聚戲院觀看《火戰車》首映,由范吉利斯譜曲的經典配樂也在片中現聲。這是導演山姆曼德斯少數在片中致敬的英國電影,對於英國人而言,《火戰車》當年在奧斯卡榮獲最佳影片的時刻蔚為傳奇,選擇這部片的放映作為高潮,也有一定含義。另一個角度來看,《火戰車》也是一部呼籲打破種族歧視的作品,恰好也與《光影帝國》的內涵產生呼應。
事實上,《火戰車》現在或許不是一部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作,但卻沒有人能夠否認他在運動勵志電影類型的傳奇地位,以及它過「耳」難忘的配樂,就連2012年的倫敦奧運,這部作品也隨著豆豆先生的出場,被重新詮釋了一次。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