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追龍》──背景故事看一個年代兩位梟雄

由王晶、關智耀執導的《追龍》(2017)於九月底在台上映,由甄子丹與劉德華連袂演出,兩人分飾活躍於1960、70年代的香港梟雄。甄子丹飾演本名吳錫豪的「跛豪」,劉德華飾演本名呂樂的探長「雷洛」。

在1980年代起,香港黑幫電影逐漸出頭,成為華語電影市場吸金招牌,代表作自然是開創黑幫電影先河的《英雄本色》(1986)。類似揭露黑社會秘辛的電影逐漸蔚為主流,過去曾叱吒香港各山頭的梟雄一一被電影人鎖定。

▌關於黑幫「跛豪」

首先是跛豪。跛豪本名吳錫豪,出生於廣州汕頭,在60年代初為躲避飢荒來到香港定居,混跡黑社會,以販毒為業,更自立「潮州幫」。經歷了一連激烈火拼,吳錫豪領軍潮州幫大破東莞幫,正式坐大,業務更擴展至台灣、泰國等地。更為人震撼的是,吳錫豪的勢力甚至深入警政高層,即便犯下擄人、殺人案,也得以逍遙反外,行徑張狂。

直到1973年,香港的英籍總警司葛柏(Peter Fitzroy Godber)涉嫌貪污等罪行潛逃海外,引起市民一陣反響,反起反貪運動,英方為平息民怨,成立了廉政公署,決心嚴辦黑勢力。頭號要犯吳錫豪遂在隔年落網,遭判刑三十年。1991年在因罹患肝癌而被特赦出獄。

與此同時,以其傳奇故事為名的《跛豪》(1991)於同年問世,本片由麥當雄監製操盤,潘文傑擔任導演,男主角則是以電視劇《上海灘》(1980)的丁力一角聞名的呂良偉。電影鉅細彌遺地敘述了跛豪的發跡史,也詳實重現了香港當年的地下秩序。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呂良偉的演出,他在本片一改過去的溫和公子形象,詮釋出了吳錫豪暴戾乖張的惡人形象,使他得以提名當年度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跛豪》(1991)
《跛豪》(1991)電影劇照

其實麥當雄在電影開拍前曾請示過吳錫豪本人,希望電影攝製能得到他的授權,卻遭到一口拒絕,但麥依然故我,照拍不誤。然而,在電影開場前,他還是加上了長段字為自己防禍,寫道:

「本片攝制時,未經吳錫豪先生同意。如片內有模仿影射等情節,實屬巧合。並為可能引起不便之處,向吳先生致歉意。」

▌關於警察「呂樂」

談到吳錫豪,自然不能不提呂樂。一是黑幫,一是警察,但在香港舊秩序底下,兩個身分似乎相去不遠。如前文所述,跛豪勢力伸進警政,其實雙方也是你情我願。從底層制服警員起步的呂樂,最早竟是以大力掃蕩黑社會等正面形象為人所知。

但隨著權力加身,他開始涉足黑社會,與黑幫大佬建立關係,其中吳錫豪自然也一度成為「合作對象」。呂樂甚至被評為促使了「貪污制度化」,獲利甚豐,有五億身家傳說,因此又有「五億探長」之稱。直到廉政公署成立,呂樂才逃到與香港沒有引渡條例的台灣定居,一住就是三十年,直到201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病逝。

《五億探長雷洛傳:雷老虎》(1991)
《五億探長雷洛傳:雷老虎》(1991)電影劇照

▌經典電影重現梟雄傳奇:交錯人物影射

《五億探長雷洛傳》拍攝完後,劇組曾請示呂樂本人,呂樂的反應倒不如吳錫豪,只要求電影屆時不要使用他的本名。傷透腦筋的製作方後來動念,將呂樂之名改為粵語發音近似的「雷洛」,順利解套。電影最終分兩集上映,首集是《五億探長雷洛傳:雷老虎》(1991)與《五億探長雷洛傳II之父子情仇》(1991),兩片相隔不到一個月上映。

《五億探長雷洛傳》便是由王晶監製,導演則是初出茅廬的劉國昌,飾演雷洛一角的則是劉德華。電影一步步地呈現了雷洛墜入腐敗的過程,從對收賄嗤之以鼻的正派警員,走向以貪官為志業的惡警。電影首集獲得較高的評價,在片中飾演雷洛上司陳統的老牌演員關海山更一舉勇奪當年度香港金像獎、金馬獎雙料肯定。只是第二集硬是虛構了一段「父子情仇」,請郭富城飾演效力廉政公署的雷洛之子,故事走向便明顯牽強了。

有趣的是,兩部作品不僅在同年上映,兩個經典角色也都分別出現在兩部電影之中。在《跛豪》之中,飾演雷老虎探長的曾江即是明顯影射呂樂(就外型上,也比劉德華更神似呂樂);在《五億探長雷洛傳》中,則是由韓坤飾演影射吳錫豪的跛浩。

後續劉德華也依然有回鍋出演呂樂,包括隔年的《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1992)與《廟街十二少》(1992)。而王晶在過程也一直在醞釀讓呂樂與吳錫豪正式合體主演的作品,早在當時兩作大受歡迎之後,他已敲定再讓劉德華回鍋,並請來張家輝出演吳錫豪,但據稱後者對劇本並不滿意,未同意接演,便讓本片的拍攝計畫延宕。

▌《追龍》的誕生與新嘗試

目前正在熱映中的《追龍》,便是王晶苦磨多年的成果。等了二十多年,劉德華外貌變化不大,依然勝任雷洛一角,而跛豪一角則請到功夫皇帝甄子丹出演。兩位歷史人物都已與世長辭,編導毋需再詢問本人意見,似乎也意味著故事得以更能放膽呈現。而兩個傳奇梟雄是否也有可能成為類似「葉問」的IP,重掀香港黑幫電影浪潮,亦相當值得關注。

《追龍》(2017)電影預告
本文與 ez訂 合作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