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CATS貓》外,5部「百老匯音樂劇改編」電影推薦

1982年,由由安德魯洛伊韋伯編劇、作曲的《貓》在紐約百老匯演出,從此連續公演了21年,打破了當時紀錄,堪稱史上最受歡迎的百老匯音樂劇。足足等了將近四十年,曾指導《王者之聲》、《悲慘世界》等名作的湯姆霍伯接下了重擔,將之翻拍上大銀幕。

《CATS貓》(2019)電影預告

眾所矚目的電影版召集了一流的歐美演員與歌手陣容,包括泰勒絲、伊恩麥克連、伊卓瑞斯艾巴、茱蒂丹契、詹姆斯柯登等人,從預告片首映之初就掀起不少話題。故事描述了一年一度的貓族聚會,在此盛會當中,形形色色的貓們必須以歌聲與舞蹈述說自己的故事以取得登上天界的資格。

人在台灣要親臨百老匯有難度,但影史上多數經典百老匯劇作改編的電影都有在台灣上映,其中不乏日後成為影史經典的作品。本文將從1950年代起介紹五部別有奇趣的百老匯劇作改編電影,有些靈感脫胎自宗教經典,也有的是改編自歷史軼聞。下列原作雖並非皆在百老匯首演,但確實都是在百老匯發揚光大,並隨之成為不朽之作。

  • 導演:沃爾特朗(Walter Lang)
  • 主演:黛博拉寇兒、尤伯連納、麗塔莫瑞諾、馬丁班遜
  • 產地:美國

1862年,寡婦安娜(黛博拉寇兒 飾)帶著兒子來到暹羅(今泰國),為國王拉瑪四世(尤伯連納 飾)擔任58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這位來自英國的新女性將西方文化的精髓通盤告訴了國王,只是文化衝突仍然無可避免的一再發生,從中卻也伴隨著兩人因為鬥嘴漸生的濃情蜜意。

原始故事來自英國教育家安娜李奧諾文斯的回憶錄《安娜與國王:曼谷皇宮六年回憶錄》,在1940年代以小說版本問世,其具有異國情調的東方見聞很快擄獲了西方人的心,迅速成為暢銷之作,並在1951年首次登上百老匯舞台。電影版則在1956年問世,同樣獲得好評,囊括當屆奧斯卡五項大獎,有著亞洲血統的尤伯連納因本片的精湛演出榮登奧斯卡影帝。

但直到1999年由周潤發、茱蒂佛斯特主演的新版《安娜與國王》首映之後,才引發了更廣泛的史實論證,學者指稱安娜李奧諾文斯的回憶錄真實性只有5%,是為了滿足西方救世主心態而編造而出的作品。而目前無論是哪一個版本,都遭到仍然保有王室傳統的泰國嚴正抵制。

《國王與我 The King and I》(1956)電影劇照
《國王與我 The King and I》(1956)電影劇照

  • 導演:金凱利(Gene Kelly)
  • 主演:芭芭拉史翠珊、華特馬修、麥可克勞福、路易阿姆斯壯
  • 產地:美國

19世紀末的紐約,精明而潑辣的媒婆朵莉(芭芭拉史翠珊 飾)明明是要幫富翁范德吉爾登(華特馬修 飾)作媒,但她卻不甘將之「轉手他人」,心裡想的是將自己許配給他。而在她達成計畫之前,卻也亂點鴛鴦譜,試著撮合兩對年輕男女的情緣,惹出不少笑料。

本片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在1938年創作的劇作《揚科斯商人》,原作在1964年於百老匯首演,一舉榮獲當年東尼獎十項大獎殊榮,愛管閒事的媒婆朵莉形象深植人心。舞王金凱利在1969年執導了電影版,一樣取得成功,榮獲三項奧斯卡獎殊榮。在皮克斯動畫《瓦力》(2008)中,機器人瓦力正是靠著《我愛紅娘》的電影片段來理解愛的概念。

《我愛紅娘 Hello, Dolly!》(1969)電影劇照
《我愛紅娘 Hello, Dolly!》(1969)電影劇照

  • 導演:諾曼傑威森(Norman Jewison)
  • 主演:泰德尼利、伊馮內埃里曼、卡洛安德森、巴里丹嫩
  • 產地:美國

一群穿著現代的表演者來到了沙漠,他們換上了兩千年前的服裝,開始了他們對聖經故事的另類詮釋,角色們用搖滾樂來表述彼此的心境與理念。故事始於猶大(卡洛安德森 飾),即將背叛耶穌(泰德尼利 飾)的他,看著他受到信徒簇擁的生活,並時刻注視著神之子在世間所受到的苦難。

原作故事來自提姆萊斯,他在少年時期就構思了本劇的劇情,在結識了安德魯洛伊韋伯之後,他們兩人將之發展成一齣音樂劇。起初苦吃多次的閉門羹,直到唱片先獲得成功之後才在1971年於百老匯首演。當時許多宗教團體強烈抵制演出,稱之「褻瀆聖經」,劇評也表現冷漠,但觀眾的熱烈迴響卻令人難以忽視。

曾執導《屋頂上的提琴手》(1971)的加拿大名導諾曼傑威森執導了本片,並選在以色列取景拍攝。作品最終成為當年度成為全美最賣座的音樂劇電影,至今更時常被譽為耶穌電影之首,飾演的耶穌的泰德尼利也有影史最佳耶穌之稱。

《萬世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3)電影劇照
《萬世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3)電影劇照

  • 導演:李察艾登堡祿(Richard Attenborough)
  • 主演:麥克道格拉斯、艾莉森瑞德、泰倫斯曼恩、妮可福斯
  • 產地:美國

在舞群甄選的這一天,脾氣暴躁的傑出編舞家柴克(麥克道格拉斯 飾)要求十幾位舞者一字排開,要求他們以歌舞展現他們的人生故事。有人談及了童年創傷,有人則說起了自己身為同性戀者所面臨的歧視。但無論他們各自的際遇再如何精彩,卻仍然有人得離開舞台。

本片的劇本是來自製作團隊當時在舞者工作坊當中錄音下來的舞者口白,因此內容格外貼近真實,震撼人心。音樂劇在1975年首次於百老匯公演,在《貓》於1997年打破紀錄以前,它一直是百老匯持續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電影版由英國名導李察艾登堡祿執導,作品獲得褒貶不一的評價,許多評論者認為作品並為成功將舞台劇的精髓影像化,但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卻力排眾議,稱之為「長期以來最聰明、引人矚目的音樂劇電影」。

《歌舞線上 A Chorus Line》(1985)電影介紹
《歌舞線上 A Chorus Line》(1985)電影介紹

  • 導演:亞倫帕克(Alan Parker)
  • 主演:瑪丹娜、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強納森普萊斯、吉米奈爾
  • 產地:美國

1952年7月26日,在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影院之中,第一夫人伊娃裴隆(瑪丹娜 飾)的死訊傳出,電影直接停止了播映,民眾陷入了無限的悲痛。回到伊娃裴隆15歲的那年,年輕貌美的她來到了大城市,遊走於不同男人之間。直到一場大地震的募款活動,她遇上了改變她一生的男人,即將問鼎總統的軍事強人裴隆上校(強納森普萊斯 飾)。

原劇是安德魯洛伊韋伯與提姆萊斯的創作,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以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伊娃裴隆 飾)為故事主人翁,於1978年在英國首演,隔年在百老匯演出,獲獎無數,口碑絕佳。1996年的電影版請來巨星瑪丹娜主演,為了演唱片中高難度的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她特地學習了極富難度的聲樂技巧,出色的詮釋使之榮獲金球獎喜劇與音樂劇類影后殊榮。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Evita》(1996)電影劇照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Evita》(1996)電影劇照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