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有日本貝多芬之稱的作曲家佐村河內守在數日之間名聲全毀。之所以此人能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齊名,與其曲風無關,而是兩人同樣面臨雙耳失聰,卻依然創作不輟。作為殘而不廢的模範人士,佐村河內守享盡一切尊榮與禮遇,直到他的作品被踢爆疑由他人捉刀,而失聰更可能全是謊言。
Comments closed分類: 影視評論
透過筆者獨特視角及影視評論,深入剖析影視作品,評價劇情、演技及導演手法,提供獨到見解,提升觀眾的欣賞層次。
永生難忘的觀影體驗。昨夜,城市遊牧影展為了《慘病屋》(Sickhouse ,2016),特別租場,擺了一個直式銀幕放映,為的就是配合這部電影的直式拍攝,乍看還真的有種在觀賞大型手機螢幕的感覺。不過更值得談的倒不是螢幕長寬,而是這部電影具有先驅意義的創意。
Comments closed雖然片名沒有特別標注,但《歡迎來到詩樂園》(Endless Poetry ,2016)其實是一部續篇,它是智利大導阿力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的半自傳五部曲計畫的第二部,故事接續在《童年幻舞》(The Dance of Reality ,2013)之後。
Comments closed開場一遍四海昇平,不必突如其來的砲彈,一段「1939年,夏,波蘭」文字足矣。一種風雨欲來的悲劇氛圍隨之產生,稍後沒多久,納粹德國閃電戰即將進佔波蘭,百姓只能束手就擒。
Comments closed儘管故事背景設在美國波士頓,《玩命鎗火》(Free Fire ,2016)除了可替代性甚高的布麗拉森(Brie Larson)之外,實在沒有什麼顯著的美國元素。美國電影常見的槍戰題材,落在英國導演班偉特利(Ben )手上,卻被反叛地處理成一場中世紀式的戰鬥,且場景95%以上都在一間倉庫完成,出奇意在顛覆。
Comments closed今晨打開臉書,發現在母校教授傳播敘事的老師崩潰了。原本大推《通靈少女》第一集的他,看完最後一集,指責這齣戲居然是在講「迷信、起乩」,稱這齣劇是《戲說台灣》之流。
Comments closed電影發展已逾120年,要再推陳出新,談何容易?當今所有的電影導演,無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導戲,以電視喜劇演出聞名的新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也不例外,其首作《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的選材完全勾不到「創新」的邊,卻足以贏得影迷(尤其影評人)的尊敬。
Comments closed就是那個神態,就是對了!一個臉部表情扔過來,是對非我族類的敵視,是恐懼,也是欠缺自信的下意識防衛。由練建宏執導的《TMD天堂》(2017),讓我們看見了卸下妝點(造型與表演皆然)的廖慧珍,她的一顰一笑,自行構築了全劇闕如的角色背景。
Comments closed由金泰泳執導的《越愛越墮落》(2016)在試片之時,令許多見過大風大浪的影評人都嚇得花容失色,驚叫連連。本片沒有《屍速列車》(2016)那般的特效奇景,但對於兩性的創意論述與絕佳的通俗劇張力拿捏,卻帶給觀者同樣驚駭的震撼感受。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