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分類: 北美電影

聚焦北美電影的多元風格與文化影響,分析影片的敘事手法、角色塑造及其在全球影壇的地位與意義。

影評|《月亮上的男人》(1999):不取悅人的喜劇演員

電影《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 ,1999)一開場就讓男主角金凱瑞(Jim Carrey)所扮演的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走出來宣布電影完結,隨即拉起演職員表。前所未見的怪異序場,預示了這部電影與傳主的不正常。

Comments closed

影評|《美國狙擊手》(2014):戰士與狗

電影《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 ,2014)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故事的主人翁狙擊手克里斯凱爾(Chris Kyle)上士,咸認為在伊拉克共狙殺了至少一百六十名敵軍。此人在戰場上立下的功績是受美國人所崇敬的,同袍弟兄亦以「傳奇」呼之。

Comments closed

影評|《2夜情》(2014):優雅的讓人不可置信

擺明通俗的齊人小傳要如何拍出不一樣的風貌?曾以作品《老爸的單程車票》(The Barbarian Invasions ,2003)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高齡七十三歲的加拿大導演丹尼斯阿坎德(Denys Arcand)透過《2夜情》(前譯《誘惑與背叛》)(An Eye for Beauty ,2014)做了一個絕佳的示範。

Comments closed

影評|從《歡樂谷》(1998)談到《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2014)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90年代,古板青少年大衛美夢成真的「掉進」了他鍾愛的50年代芭樂肥皂劇《歡樂谷》當中,還拉了他那水火不容的時髦姊姊瑪麗珍一同下水。跑進電視機的姐弟倆從此意外的變成了這個黑白電視劇的一員,還成了故事主人翁。

Comments closed

影評|《飛越杜鵑窩》(1975):固步自瘋的神經病們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記得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個神經病。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講述的是一個為了逃避服刑而裝瘋賣傻的「正常人」藍道麥墨菲(Randle McMurphy)被送進精神病院裡的故事(只是如果行為、思考模式跟所有人都「不一樣」的人就叫做神經病,那他毋庸置疑的是劇中唯一的神經病)。

Comments closed

影評|《雪國迷景》(2010):無以名狀的冷

冰壺(Curling),是一種在北美和北歐相當風行,台灣人卻幾乎一無所知也無從知悉的運動項目。進行方式很有意思,運動員得試圖把石壺推向圓心範圍。一局結束後,擁有距離中心點最近的「石壺」的一方獲勝。十局下來,勝局越多的隊伍方能取勝。

Comments closed

影評|《雲端情人》(2013):這是半份啓示錄

電影《雲端情人》是半份啓示錄。

故事的背景是設定於近未來的洛杉磯,在導演的摹想底下,蔚藍的天空中沒有飛行車或飛天交警,人們的服裝也沒有如預想般的超摩登。倒是建築物更新潮了一點,路上滿是亞裔或拉丁裔面孔,智慧型通訊設備變得更輕巧,操作幾乎採完全聲控了(語音辨識系統看來已經無堅不摧),一個緊貼著耳朵的藍芽耳機就能收信、聽新聞。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