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影展本應是電影的聖殿,是最受尊敬的導演的作品揭開面紗的地方。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完全不正常的東西溜進來。」
《紐約時報》記者──凱爾布坎南(Kyle Buchanan)
他所指的是加拿大電影《席琳狄翁外傳:愛的力量 Aline》(2020),這絕對是一部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的電影。作品本身看起來像是一般通俗的勵志傳記片,但片方的選角決定卻讓這部片增添了足以使之成為傳奇的可能性。
Comments closed由影評人暨策展人翁煌德主筆,「無影無蹤」帶來深度電影評論、專題剖析與影展觀察,金馬獎、國際影展與電影放映活動資訊不漏接!
聚焦北美電影的多元風格與文化影響,分析影片的敘事手法、角色塑造及其在全球影壇的地位與意義。
「坎城影展本應是電影的聖殿,是最受尊敬的導演的作品揭開面紗的地方。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完全不正常的東西溜進來。」
《紐約時報》記者──凱爾布坎南(Kyle Buchanan)
他所指的是加拿大電影《席琳狄翁外傳:愛的力量 Aline》(2020),這絕對是一部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的電影。作品本身看起來像是一般通俗的勵志傳記片,但片方的選角決定卻讓這部片增添了足以使之成為傳奇的可能性。
Comments closed職業殺手艾力克斯意識到自己記憶力逐漸退化,向夥伴表明自己打算收山。不過與所有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情節一樣,說要退休的主角總是會捲入一個他無法收拾的殘局之中,最後還是得使他重操舊業。《記憶殺神 Memory》(2022)也不意外。
Comments closed電影《今敏:造夢魔術師》(Satoshi Kon, l’illusionniste, 2021)的開頭,看到戴倫亞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指出今敏是第一個拍攝成人導向動畫片的導演時,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Comments closed一個年輕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的謊言,如何一口氣騙倒縱橫政壇數十年的兩位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茲(George Shultz)與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Comments closed1973年,在小說手稿《Crash》完成不久,英國作家J. G. 巴拉德(J. G. Ballard)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翻車意外。
Comments closed要看懂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在《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2021)到底在玩什麼梗,請看這篇。本文列舉幾項典故來談談,先從阿根廷的伊娃裴隆(Eva Perón)開始說起⋯⋯。
Comments closed被問到伯納馬多夫(Bernie Madoff)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名下屬回想道,在九一一事件發生當下,所有公司同事都陷入恐慌,盯著電視機流淚、尖叫。但唯有馬多夫在辦公室裡低頭工作,完全不在乎。
Comments closed(附圖為《特殊關係》劇照,圖左為飾演布萊爾的麥可辛,圖右為飾演柯林頓的丹尼斯奎德)
電影《特殊關係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2010)的片名看似隱晦,但政界明眼人都知道,那是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之間關係的代稱。美國是由英國移民打造的國度,雙方也曾兵戎相見,但經過百年歷史變遷,成了兄弟之邦。
Comments closed電影《厭世媽咪日記 Tully》(2018)是《鴻孕當頭 Juno》(2007)、《型男飛行日誌 Up in the Air》(2009)導演傑森瑞特曼(Jason Reitman)的回勇之作,也是他繼《鴻孕當頭》、《半熟男女 Young Adult》(2011)再次與編劇迪亞布羅科蒂(Diablo Cody)合作。據傑森瑞特曼的說法,三部作品被視為他的「成人三部曲」,依序關於「過早進入成人階段」、「抵制成為成人」、「與中年的生活和解」。
Comments closed二十年前的一月中旬,《怵目驚魂28天 Donnie Darko》(2001)在日舞影展首映,觀眾反應未如導演李察凱利(Richard Kelly)的預期,他認為這是因為對獨立電影尤其矚目的日舞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大製作,沒有人相信他只花了450萬元。有觀眾在座談時舉手說:「對不起,這是這次影展最爛的電影。你打破了一切的敘事規則。」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