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分類: 歐洲電影

深入探討歐洲電影的藝術風格與社會議題,分析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背景,展現影視作品的多樣性與深度。

影評|《絕命大平台》(2019):迎戰風車

男主角葛蘭醒來,發現自己位在一個牢房格局的封閉房間,對面坐著一個叫崔馬加西的老男人。這個男人不斷地說服惶恐的他說,「我們所在的48層已經很不錯了」。而在這個房間的正中間,是一個可供平台上下移動的空間,這個平台會在固定的時間送來食物,或說是「廚餘」比較恰當。

Comments closed

影評|《鹿皮奇談》(2019):是迷戀還是詛咒?

在 《鹿皮奇談》(Deerskin ,2019)的一開場,一群人對著鏡頭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永遠不再穿夾克,然後扔掉了夾克。這可能是影史上最費解的開場戲。隨著故事推演下去,所有自認觀影經驗豐富的觀眾卻依然頭疼,因為作品似乎完全顛覆了我們對角色的定義以及角色動機的認知。

Comments closed

影評|《烈火偷情》(2019):#MeToo解構

#MeToo運動在2017年起席捲全球,許多濫用權力性騷擾或性侵他人的名人一個個遭到揭發。許多電影導演紛紛開始藉以推動「轉型正義」,將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的不公際遇透過戲劇形式呈現。但丹麥女導演梅埃爾-圖希(May el-Toukhy)卻直接超車、讓這個題材走得太遠,她的作品《烈火偷情》(Queen of Hearts ,2019)不僅讓一位倡導女權的女律師成為故事裡的那個加害人,並且使之親身體會被逼到牆角之後人性扭曲、變質的狀態。

Comments closed

影評|《洛瑞&火柴男人》(2019):灰暗、乏力、怪誕

許多人認為拍時代劇必須要有蕩氣回腸的史詩場面與繁複的歷史重建。劇場出身的導演亞德里安諾布爾(Adrian Noble)的企圖小了許多,他的《洛瑞&火柴男人》(Mrs Lowry & Son ,2019)只打算重現1930年代的一幢小房子,這裡頭住著後來成為傳奇畫家的洛瑞(L S Lowry)以及他臥病在床的母親伊莉莎白。

Comments closed

影評|《亨利先生的秘密》(2018):世界才不會就此改變

一本關於19世紀俄國詩人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生平的小說《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問世了,這本看來沒太多商業潛力的作品很意外地在短時間內紅遍世界。不過受到矚目的原因無涉情節,而是因為該書的作者亨利皮克竟是一個早已過身的鄉下披薩店師傅。在他一生中,家人從未見他提筆寫作,更不知他對俄國歷史與普希金作品的鑽研竟如此之深。

Comments closed

影評|《幸福的拉札洛》(2018):不被祝福的復活,象徵現代社會已喪失的良善價值

在《約翰福音》(Gospel of John)中,來自伯大尼的婦女馬利亞(Mary)和馬大(Martha)哭著向耶穌(Jesus)講述她們的兄弟拉撒路(Lazarus)的死訊。耶穌知道後,就要姐妹倆領他來到安放拉撒路的墓穴,隨後並囑咐人們把擋在外頭的大石移開。馬大說道:「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Comments closed

影評|《假如….》(1968):五十週年紀念文

由英國名導林賽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執導的金棕櫚名作《假如….》(If…. ,1968)在50年前的今日在倫敦首映。這部作品呈現了一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為何又如何起身反叛寄宿學校的階級制度。恰好,在拍攝期間,法國正值六八學運,與本片講述的精神可說遙相呼應。

Comments closed

影評|《傑克蓋的房子》(2018):為邪惡申辯的電影

電影《傑克蓋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2018)是丹麥名導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的最新作品。其人其作向來驚世駭俗的他,這次的主角是一名患有嚴重強迫症的連環殺人魔。導演在故事一開場就剝奪了觀眾可能會投射其中求生意志,因為主人翁傑克告訴我們,接下來他要敘述的是數起他所犯下的罪行。

Comments closed

影評|《奇蹟熱氣球》(2018):爬不過去不如飄過去

1970年代末冷戰正酣之時,兩個生活在東德鐵幕之內的家庭,望著夢寐以求的自由德國,他們想到了一個投奔自由的計畫,只是這個主意乍聽下來,任何人都覺得荒謬,既不是爬牆也不是挖地道,而是造一個熱氣球──「飄」過去。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