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煩了完全異性戀霸權的好萊塢電影嗎?爆笑同志喜劇《哥兒們 Bros》(2022)絕對會顛覆大家的想像。本片由環球影業出資,由身兼本片主角的編劇比利埃西納(Billy Eichner)親自開發,並堅持所有主要演員都必須來自LGBTQ族群。
作為好萊塢首部由主流電影公司出資拍攝的男同志愛情喜劇片,片中劇情當然也別有新意。主人翁鮑比是知名同志主持人,深受歡迎,在他的倡議之下,首間LGBTQ博物館即將成立,只是問題是究竟該要偏重什麼展品,眾人吵得不可開交,與此同時,他也終於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哥兒們》一方面不願否定過去的好萊塢主流愛情電影公式,但卻也一再透過劇情暗示故事絕對會不落俗套,讓大家看到新的同志電影觀點。本文將列舉出片中有提到的幾部影視作品,做好準備無疑會讓各位屆時看片更為入戲。
《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1998)
- 導演:諾拉艾芙倫(Nora Ephron)
片中鮑比最愛觀賞的電影就是由湯姆漢克與梅格萊恩主演的《電子情書》,這部作品幾乎象徵著20世紀的好萊塢典型浪漫愛情電影樣貌,因為它不僅是一部九〇年代末期的作品,其電影原作是1940年的愛情經典《小店鴛鴦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可說這套「公式」對不同世代的觀眾都相當有效。
在片中,左派作家喬透過網路交友認識了甜姐兒凱莉,而兩人在現實生活互相不知道原來彼此早已認識,甚至存在利益上的衝突。之所以向該片致敬,是因為《哥兒們》的愛情故事是從交友軟體展開,而《電子情書》正是網路交友電影的始祖之作之一。

《當哈利遇上莎莉 When Harry Met Sally》(1989)
- 導演:羅伯雷納(Rob Reiner)
本片編劇剛好正是《電子情書》的導演諾拉艾芙倫,說她是最會寫好萊塢浪漫愛情片的人,一點也不為過。在這部片中,比利克里斯托與梅格萊恩飾演的老同學在多年後相會,結果「一言不合」成了砲友,卻不知自己在彼此的心目中有多麼重要。
雖然與《哥兒們》的故事大綱並不相符,但精神上卻是完全符合,鮑比與艾倫的關係正是如此難分難解。在片中聽到《當哈利遇上莎莉》片名的朋友,不免會心一笑。

《費城 Philadelphia》(1993)
- 導演:強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
又是湯姆漢克!這位叱吒九〇年代的好萊塢巨星,在1994年以本片榮獲奧斯卡影帝,以異性戀之姿出演同志角色獲獎。在片中,他飾演的律師安迪因為罹患愛滋病而遭到解職,他決定投入漫長的法院訴訟,只為爭取自己的尊嚴與權益。在過去,多數同志電影的扮演者都是主流的異性戀演員,鮑比會提到這部作品,自然別有諷意。

《醉後大丈夫 The Hangover》(2009)
-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
當被問到自己最愛的電影時,肌肉男艾倫竟脫口說自己最喜歡的是《醉後大丈夫》,這讓對他有好感的知識分子鮑比差點冷掉,他也許以為對方會丟出更有「深度」的電影。在《醉後大丈夫》之中,一群人因為喝到太茫而失憶,必須一一修復自己扔下的爛攤子,包括歸還房間裡的一頭猛虎。
《醉後大丈夫》是一部典型的異性戀電影,但鮑比不滿的不止於此,他說這部片的第一句台詞就是「呼叫娘砲醫生」,對他來說,這種對同志族群帶有歧視的作品不該鼓勵。但艾倫顯然代表了另一個同志族群的聲音,對他而言,好笑就好,何必這麼認真?

《波西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2018)
- 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
近年提到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男同志電影,許多人大概都會直覺想到《波西米亞狂想曲》,主人翁皇后合唱團主唱佛萊迪墨裘瑞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出櫃歌手,部分創作也帶有著濃厚的酷兒精神。但對於鮑比來說,這部片問題可大了。
在一場與外甥對話的戲時,鮑比語帶諷刺地指出《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一部講述男同志生平的電影,竟然將戲劇爆點放在佛萊迪墨裘瑞與妻子之間的性生活。對於鮑比來說,他實在受夠了描述男同志的電影總是要強化他們與女性之間的性關係,難道就不能乾脆一點嗎?

《威爾與格蕾絲 Will & Gracem》(1998-2020)
- 主創:大衛可汗(David Kohan)&麥斯麻奇奈克(Max Mutchnick)
對於沒看過這齣劇的影迷而言,片中的樂趣大概會減少一些。因為片中LGBTQ博物館力邀的金主,正是該劇的重要演員戴博拉梅辛。戴博拉梅辛在《哥兒們》當中飾演自己,以本人身分客串演出,肯定讓同志圈影迷大呼過癮。
《威爾與格蕾絲》是美國首部有線電視台播出的同志題材情境喜劇,不僅締造高收視率,也曾獲得16座艾美獎的肯定。片中戴博拉梅辛飾演的格蕾絲是一位直率且神經質的室內設計師,她是男同志主角威爾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也正是因為如此,當鮑比在情感遇上難關時,忍不住向戴博拉梅辛傾吐,希望能夠從她身上得到建議。至於她給予的爆笑回饋為何?就請大家去戲院一探究竟了。

《犬山記 The Power of the Dog》(2021)
- 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
在2021年上映的熱騰騰新作《犬山記》不免也被丟出來討論,在這部作品之中,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的陽剛牛仔菲爾不敢坦承自己的性向,為此感到極大的壓抑。鮑比與艾倫去戲院時,開口為這部片緩頰,顯然他認為異性戀出演同志角色不是問題,對他而言看異性戀扮演同志才有趣,而且才能看得出演員的演技不是?

《石牆風暴 Stonewall》(2015)
- 導演: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
嚴格來說,本片並沒有提到這部電影。但卻屢次提到1969年的石牆暴動,這是美國同性戀者首次站出來反抗政府迫害性別弱勢群體,也成了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的關鍵。地點就發生在紐約市的曼哈頓石牆酒吧,面對警察的無端取締,一群LGBTQ族群與警方發生暴力衝突,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同志大遊行的社會運動都是在此事件之後催生,可謂有效讓LGBTQ族群更為團結。而這顯然是鮑比創建的LGBTQ博物館不得不特別介紹的歷史事件。
有興趣了解相關史實的觀眾,也可以參考羅蘭艾默瑞奇執導的《石牆風暴》的片中描述。

《自由大道 Milk》(2008)
- 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西恩潘在片中飾演了第一位公開出櫃的美國政治人物哈維米爾克,也以精湛演出榮獲奧斯卡影帝。一直到現在,哈維米爾克依然是美國同志運動的代表人物。
在《哥兒們》當中,《自由大道》以巧克力姿態出現,似乎也是在呼應史實,因為據說當時刺殺他的議員丹懷特在法院上聲稱自己吃了太多甜點而造成精神失常,史稱「甜點抗辯」。不過這其實也是媒體誤報的結果,辯護律師是說他精神失常而吃了太多甜點,而不是吃了甜點而造成精神失常。

《博物館驚魂夜 Night at the Museum》(2006)
- 導演:薛恩李維(Shawn Levy)
LGBTQ博物館該如何增加票房?也許讓展品動起來也是一招。原本在電影中提出《博物館驚魂夜》只是一個一閃即過的笑話,卻沒想到班史提勒真的親自來客串。原本的《博物館驚魂夜》片中只展示主流所見的歷史文化,與《哥兒們》進行「聯名」,可說效果極佳。

本文同步刊載於 ez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