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影評|《聖慾》(2021):一切盡是角色扮演

近年歐美影壇開始吹起一陣「女性旋風」,除了女性創作者獲得更多空間,歷史中往往被忽略的女性故事也成為影劇主要題材。好比BBC為「第一位現代女同性戀之稱」的英國地主安妮李斯特(Anne Lister)製作了影集《紳士傑克 Gentleman Jack》(2019),經典文學改編的《她們 Little Women》(2019)也融入了更現代性的女性角度。

許多人或會質疑這是政治正確「作祟」,但既然幾乎整個20世紀的政治正確都是在闡述男人角度的歷史,適時翻轉又有何妨?只是如果創作者們忌憚「政治正確」的檢視,只能將女性描寫成受害者或者英雌,時間久了也會成了千篇一律。

向來能悠遊於禁忌尺度邊緣的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顯然沒有讓這種思維束縛住他,其執導的《聖慾 Benedetta》(2021)的複雜性,實在讓人無法一時對角色定論,甚至難以斷定自己對角色的喜好。事實上,性別比對也只是一層,對基督教/天主教信仰的質問,或許才是他的深層用意。

本片一樣取材自真人真事,劇中主人翁貝妮蒂塔(Benedetta Carlini)堪稱是宗教史上最早進入史載的女性同性戀者。在她活躍的16世紀初期,仍是宗教改革如火如荼時,除了教義上的歧見,黑死病的蔓延,也使得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在一個需要聖人降臨的時代,貝妮蒂塔出現的正是時候。

劇中,修女貝妮蒂塔經常陷入癲狂,聲稱自己與耶穌會見、被魔鬼使者欺侮,以及天使與耶穌要透過她傳遞什麼來自天界的訊息。這使得她得以一步步掌握當時社會一般女性不可能會擁有的權力。

范赫文在敘事處理上,讓觀眾親眼目睹貝妮蒂塔所見的種種異象,但卻又渲染了耶穌現身的場景,使得那些場面顯得誇張化。在那些場面之中,耶穌未如想像般慈愛,反而更像是享有權勢的掠奪者(predator)。

這顯然是范赫文刻意設計的敘事策略,他要讓觀者看見貝妮蒂塔所見,似乎證實了她真的看到了「神蹟」,卻又要讓觀者懷疑,她是不是存在精神異常。至於如果是站在修道院院長的角度,卻更會相信她是一個騙子。

有趣的是,范赫文也完全無意拍攝一部「揭發騙徒」的故事,反而是倒過頭來,透過貝妮蒂塔這個人物來揭發了整個教會的假面具。劇中,貝妮蒂塔的名聲逐漸建立起來,效力當地的神父更在意的是貝妮蒂塔的存在是否能換來他們的升遷。而不信貝妮蒂塔真的獲得神諭的院長,甚至壓根都不相信神蹟的存在。

換言之,貝妮蒂塔的狀態是真是假,並非重點。旁人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角色能不能扮演下去、「戲」能不能繼續演下去,或許沒有人認為自己在捍衛的價值是真實可信的。

在故事前段,貝妮蒂塔仍能見到不少異象,但到了中、後半段,更多是她說的,而不是她/觀眾看見的。這種前後不一致的處理,也或許能視為范赫文在暗示貝妮蒂塔食髓知味後,終究也成了作戲的一員。

最驚人的莫過於是一場「貝妮蒂塔受難記」,那簡直是對耶穌受難的重現(附圖)。這可能會對虔誠教徒構成極大的冒犯,因為與耶穌的經歷相比對之後,便會發覺貝妮蒂塔所經歷的一切,無論是獲得神諭與遭遇迫害等等「情節」,都與耶穌所遇如出一轍。如果信眾願意相信耶穌真的是上帝之子,又為何不能相信貝妮蒂塔是耶穌的新娘、傳令人?

自古以來,貝妮蒂塔常被認定為驚世駭俗的妖女,但這種論調依然是限制在一個男性史觀、教會政治正確的框架之下。但假設貝妮蒂塔本人是有意識性地想反抗當時迂腐的天主教論述,那她以一個女性姿態,以身體(可能偽造的聖痕)取信於人,愚弄一個由男性(耶穌)建構的父權宗教,不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反抗?

不過范赫文針對貝妮蒂塔的動機上的處理,其實頗為含糊。但這不代表這個人物沒有血肉,貝妮蒂塔無疑是複雜的,她既是一名受害者,也是一名加害人,某種程度來說,她也可以被視作一名英雌。沒有看完這部電影可以輕易論斷她的功過,卻都能承認她的存在宛一面如照妖鏡,暴露出了整個教會組織的偽善。

相隔四百多年後,這場戲似乎還在持續演下去,為貝妮蒂塔訂下的罪(同性戀指控),至今仍不見容於羅馬教廷,至於讓女性得以擔任神父乃至教宗的可能性,目前依然不存在。說是「借古諷今」,諷刺的是,今昔差異根本上不大。

在保羅范赫文的作品之中,《聖慾》堪列頂標,也是年度傑作。年逾八十,仍保有如此驚人的創作力,令人敬佩。就選角上,他找來主播出身、演出商業喜劇片起家的薇吉妮愛菲亞(Virginie Efira)飾演貝妮蒂塔,倒不能說是洗淨鉛華,導演反而是有效利用了她的drama queen特質,使得作品更富奇情色彩。

這個選角抉擇或許也是暗示了,「一切都只是角色扮演的遊戲」,電影如是,宗教亦然。

《聖慾 Benedetta》(2021)電影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