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南西搭上火車回家慶祝父母結婚紀念日,豈料到站後的她手上陰錯陽差地拿著一本勵志書,而那本書竟是一對網友的見面信物!就這樣,南西決定把別人的相親給「偷」去了,試著敞開心房與傑克共度這美好的一天(連自己回家的理由都擺在一旁了)。
Comments closed作者: 翁煌德
把電影當飯吃的影痴。2015年成立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
這是我今年所看的第二部片名出現「告別」兩字的電影。第一部是林書宇的《百日告別》,是向另一半的告別。至於這部由內蒙古導演德格娜執導的《告別》,乍看簡介發覺是女兒與罹癌父親的告別。但看著看著,理解到這部《告別》的告別法,並非肝腸寸斷的,也不是含悲忍淚的告別,它更像是鄭雅之的《悄悄》,是靜謐的,柔和的,有時顧左右而言他的。英文片名也是傳神的,就叫「簡單的告別」(A Simple Goodbye)。
Comments closed電影《路邊野餐》在序場節錄了數行《金剛經》的經文,劈頭般的預示了本片的晦澀難解,見者大概不免嚇得倒退三步。但若細嚼慢嚥般地透析這段匆匆來,匆匆去的文字,也許能發覺導演畢贛的意念原來已暗藏於此。
Comments closed住在貧民窟的印度小兄弟檔看見披薩廣告,垂涎欲滴,決心「自食其力」,賺錢一嚐美食的滋味。看似有點勵志的故事前提,其實潛藏著對整個印度社會結構乃至全球化現象的種種質疑。台灣片商下的片名《披薩的滋味》(The Crow’s Egg ,2014)直截了當,等於直指萬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1983),個中「滋味」似乎也不言而喻了。
Comments closed電影《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L’Oriana ,2015)的前三分之一實在一度讓我感到不耐。本片起先主要講述傳奇記者奧里亞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的發跡史,她為了嚮往的理想,竟直闖西貢,對越戰進行第一手採訪。可惜此一大段故事皆能以乏善可陳概括之,無一處值得劃線註記。
Comments closed電影《李香蘭的世界》(2015)的片名頗具企圖心,看似有意重現女演員李香蘭(山口淑子)的傳奇一生。但非常遺憾的是,導演陳玫君手上雖握有20到40年代的珍貴電影資料片,卻嚴重缺乏影像整合與編詞的能力,或許也能說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
Comments closed金馬獎第52屆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金馬電影獎執行長聞天祥表示今年有427部電影報名,71部通過初選,39部進入最後入圍名單。
Comments closed找蔡明亮來執導形象廣告,會有什麼「後果」,難道金馬影展的主事者不知道嗎?想起之前聽蔡導說,某大陸集團找他拍廣告,他大驚:「你們知道我是誰嗎?」這倒不是什麼自傲,而是有自知之明。對方說沒關係,願意放給他自由揮灑。蔡明亮導演毫不客氣的拍了一部短片,讓李康生穿著袈裟純走路,就是《行者》系列。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