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新聞|「最後一個被判決有罪」的納粹分子走了

德國前集中營秘書伊爾姆加德佛希納(Irmgard Furchner)辭世,終年99歲。她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後一位被德國政府起訴的納粹分子。在1943年時,她在斯圖特霍夫集中營擔任秘書,負責紀錄集中營指揮官保羅維爾納霍普(Paul Werner Hoppe)的口頭命令,並負責為相關文件蓋章。她在2021年被捕,引發國際社會議論。

伊爾姆加德佛希納出生於被國際聯盟託管的但澤自由市(現隸屬於波蘭),該地在1939年被納粹佔領。1943年六月,當時年僅18歲的伊爾姆加德佛希納獲聘在斯圖特霍夫集中營任職秘書一職,工作時間約為兩年。期間她必須將指揮官保羅維爾納霍普的口頭命令做成文字記錄,負責一些文件的起草和寄送,同時她也必須打印驅逐名單和處決名單,並協助指揮官蓋上官印。

二戰結束後,她嫁給了一名納粹黨衛軍的小隊長,並在德國北部從事行政工作。但她的人生在晚年時期澈底天翻地覆,因為就在2009年,在美國生活的滅絕營守衛、退休汽車工人約翰德米揚魯克(John Demjanjuk)被移送德國受審,這項先例打破了低階納粹不會面臨刑責的慣例,也讓更多低階納粹面臨咎責。

生活在德國的伊爾姆加德佛希納在2016年起面臨調查,最後在2021年9月30日被移送少年法庭(她當年在集中營任職時並未成年)傳喚,但她卻從養老院逃亡,自行前往地鐵站,試圖避開審判,但僅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在漢堡落網。

登上法庭後,佛希納強調自己對集中營的罪行毫不知情,但她的言論很快被學者給嚴厲駁斥,因為她就在集中營內部的辦公室工作,並經手一切相關文件,因此她肯定知道集中營內部的一切運作。檢察官馬克西萬曾(Maxi Wantzen)表示:

「如果被告望向窗外,就能看到被準備受死的囚犯。也沒有人不會注意到火葬場的煙霧,以及焚燒屍首的氣味。」

經調查亦發現,要求甚高的霍普曾經換過不少下屬,但對佛希納卻信賴有佳,從來沒有調動過她的職位。在戰後,佛希納甚至還曾拜訪過當時的長官霍普,說明兩人關係甚篤。

其中一名受害者約瑟夫薩洛莫諾維奇(Josef Salomonovic)在法庭陳述上舉起了父親的相片,並要求佛希納直視之。薩洛莫諾維奇事後對記者說道:

「她是間接有罪的,即便他只是坐在辦公室為我父親的死亡證明上蓋上了章。」

2022年六月的庭審,佛希納終於俯首認罪,並對所為表示歉意。她的發言一時也震撼了國際社會,因為依照過往經驗,被捕的納粹分子從來不會表達任何悔意。佛希納的致歉,證明類似審判的過程,的確有可能讓受審者良心發現。

2022年12月20日,被控參與系統性謀殺的佛希納被判處兩年緩刑。這主要是考量她當年的並未直接參與暴力行動,而且她已將近百歲,法庭認定監禁她已不具實際意義。儘管部分輿論抱怨判刑太輕,但這仍然成為歷史性的判決。

2025年1月14日,伊爾姆加德佛希納在德國北部的奎克博恩辭世,其死訊在隱藏近四個月才公開。由於納粹分子大多都已凋零,普遍認為現在已經很難再抓捕到新的納粹罪犯,因此《以色列時報》稱佛希納可能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因為大屠殺罪行而被定罪的人。

不過在去年12月,也傳出一名現年100歲的未具名集中營守衛可能面臨審判,但由於依照過往經驗,太過年長的納粹分子有可能因為身體等因素無法受審,因此不確定是否能成案。

無論如何,這些看似來得太晚的判決,除了有對罪行咎責的意義之外,也有社會教化的意義,因為透過這些庭審的過程,包括受害者與其遺族的作證,都能讓人得以獲得機會審視納粹的極端惡行,並引以為戒。審判同時傳遞出「一旦你曾經為惡,就得終身背負罪孽」的重要訊息,即便職位小如秘書,也不能免罪。

此外,這樣的審判還有一層意義,在於壓制新納粹主義或納粹崇拜者崛起的可能。畢竟外界將透過這個過程了解到納粹絕對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存在,而是一個反文明的象徵,理應遭到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