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專題|《火上鍋》──陳英雄的坎城傑作為何成為奧斯卡代表的爭議核心?

好好的一部電影,莫名成了法國公敵。

2023年9月21日,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宣佈了代表法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前稱最佳外語片)的作品。評審將從五部片之中作出選擇,分別是:

▌眾望所歸的《墜惡真相》為何失利?

外界普遍預測派出的代表將是《墜惡真相》,因為該片稍早獲得了坎城金棕櫚獎,早已是舉世矚目的作品,在當時的美國各大預測榜單,也認為《墜惡真相》不僅是最佳國際影片的熱門選擇,甚至有機會提名最佳影片。而金棕櫚獲獎作獲得奧斯卡獎也有先例,《寄生上流 Parasite》(2019)正是代表。

而就其它面向來看,《墜惡真相》是由女性導演潔絲汀楚特(Justine Triet)執導,又是以女性角度敘事,正好也是近年奧斯卡獎不餘遺力鼓勵的目標。

不過最後的結果卻讓人跌破眼鏡,評審最終的選擇,竟是越南裔法國導演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附圖)執導的《火上鍋》

▌政治干預的陰影:文化例外政策下的矛盾

消息一出,法國文化界整個炸鍋,因為這個選擇完全違反了邏輯,而背後其實也確實可能存在一些陰謀。一切要從四個月前的坎城影展頒獎典禮開始談,當時在坎城折桂的潔絲汀楚特在台上發表了一番震撼政壇的宣言,公開批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張的新自由主義摧毀了「文化例外(exception culturelle)」政策。

法國向來以主張文化例外政策聞名,主張文化不可被列入國際自由貿易協定的範圍內,目的正是為了保衛法國的文化主體性不受美國資本侵蝕。但馬克宏領導的政府卻看齊流量,將「電影」視為「內容」,致力於將文化商品化。此舉長期以來都遭到法國文化人非議,正是因為楚特的發言,使得這個原本多在國內發酵的議題被搬上了國際。

執政黨議員攻擊楚特「不知感恩」,認為《墜惡真相》也是政府補助的受惠者。但其實她要感恩的也不會是馬克宏,而是這個行之有年的文化機制。況且《墜惡真相》的投資報酬率極高,還使得政府因此受惠,得到大量分潤。不過馬克宏卻仍在內閣會議暗諷楚特,酸溜溜地說道:「有些電影人像公主一樣,花國家的錢,在坎城吃香喝辣。」馬克宏也一反慣例,拒絕向《墜惡真相》發送得獎賀詞。

起初外界認為法國政府最多也只會做到這樣,最後還是會派《墜惡真相》參加奧斯卡,不過卻顯然最後不是如此。

▌《火上鍋》背負的爭議與仇恨值

在9月21日的第二輪會議上,共有七位電影人作為決選評審出席與會,分別是事業觸角的延伸到美國的兩位大製片人查爾斯吉爾伯特(Charles Gillibert)與派翠克瓦希柏格(Patrick Wachsberger),影評人出身的名導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與新銳女導演莫妮亞梅杜爾(Mounia Meddour),發行界代表莎賓切梅利(Sabine Chemaly)與譚雅梅斯納(Tanja Meissner),以及享譽全球的作曲家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法國《世界報》披露了評選過程,阿薩亞斯以及兩位熟知好萊塢生態的製片人吉爾伯特與瓦希柏格都投給了《墜惡真相》,作為美國市場專家,吉爾伯特在會議之中明確指出只有這部片才有機會在奧斯卡出線,而阿薩亞斯也主張《墜惡真相》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另外四人最後還是投給了《火上鍋》,這讓其他三人看得目瞪口呆。

就表面的理由來說,另外四個評審認為一部描述法國美食文化的電影更可能出線,不過在《芭比的盛宴 Babette’s Feast》(1987)的時代也許確實是如此,近年決定奧斯卡入圍名單的影藝學院進行了激進的改革,也大量引入國際會員與新世代會員,這種舊式法國風情的作品已經難以再受青睞。(據《綜藝》報導,四人其中一人後來想翻案,但遭到阻止。)

不過究竟是這四位電影人真的一致相信《火上鍋》更合適,還是他們有著其它理由讓他們不能投給《墜惡真相》,也成為了法國文化圈討論的焦點。阿薩亞斯向來是反對馬克宏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而兩位製片人主要都在美國發展,的確可以比較「超然」。但另外四人的立場就讓大家覺得頗有議論空間,許多法國網友講是直接說,馬克宏政府一定有所介入,畢竟在開會時,法國國家電影委員會主席多米尼克布東納(Dominique Boutonnat)也在場盯哨(名義是觀察員)。

▌電影之外的較量:法國影壇如何看待這場風波?

事實上,法國業界普遍對於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的評選機制感到不滿。一直到2021年,坎城影展總監都被列為評審的固定會員,結果那年據稱就在坎城總監福茂(Thierry Frémaux)的堅持之下,推派曾獲金棕櫚獎的《鈦 Titane》(2021)作為代表,而不是榮獲威尼斯金獅獎的《正發生 Happening》(2021),而後者在題材與類型上理應更容易得到奧斯卡欣賞,墮胎議題也是當時美國社會熱點。在爭議聲之下,隔年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廢除了坎城影展的席位。

作為電影大國,上一次法國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竟是三十年前的《印度支那 Indochine》(1992),法國業界一直在期盼政府為此改革,吉爾伯特也不斷地將北美運作發行的一些觀念帶來法國,但顯然沒什麼太多人願意傾聽他的建議,或許是因為對於法國政府而言,贏得奧斯卡並非首要的考量。

後來不出各界預料,《墜惡真相》一舉入圍最佳影片、導演等五項大獎,最後還抱回一座最佳原創劇本獎,可謂一雪前恥。反觀《火上鍋》進入了複選的15強短名單,但並未獲得奧斯卡提名,而且還惹來不少罵聲。

而在更具有自主性的法國凱撒獎,也反映了法國電影人的心聲,《墜惡真相》獲得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火上鍋》只有三項技術獎提名,一獎未得。不過如果沒有這番爭議,《火上鍋》的成績至於這麼差嗎?

由於被端出來跟《墜惡真相》進行比較,《火上鍋》因此得到了不少仇恨值,幾乎讓人忘記它也是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得主,甚至楚特本人自己也在社群平台轉發了一些質疑馬克宏操弄結果對她復仇的文章。為此,《火上鍋》因此面臨殘酷批評,導演陳英雄也無奈回應道:

「我無法理解這些惡意,既然沒有人質疑坎城影展評審團將金棕櫚獎頒發給潔斯汀楚特的電影的決定,那為什麼要去質疑奧斯卡遴選委員會的決定呢?」

▌回歸電影本身:是否該重新審視《火上鍋》的價值?

其實如果撇開這些背後的政治鬥爭,《火上鍋》理應獲得它應有的肯定。這部電影以19世紀的法國為背景,描寫一名女廚師在男美食家手下工作二十年,兩人的料理吸引了各界饕客到訪,彼此之間也始終保持著微妙的關係。陳英雄善用節制的電影語言,讓精緻的美食表達人物的情感肌理。而兩位演員也有看頭,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與班諾馬吉梅(Benoit Magimel)現實中曾有過五年關係,育有一女,離異後鮮少聯繫,沒想到又有機會在電影之中重溫舊情。

也許事過境遷,大家放下這些場外爭論,《火上鍋》的地位也可能有所提升。對此感到最難受的另一個人大概是阿薩亞斯,儘管他在《墜惡真相》落選後表達了嚴正的抗議,但他也隔空向陳英雄致意,他說道:

「我對於我所尊敬的電影導演陳英雄的作品捲入這些爭端感到抱歉,我真心把他當作我的朋友。」

至於2025年奧斯卡,法國推派了幾無爭議的選擇,由賈克歐迪亞(Jacques Audiard)執導的《Emilia Pérez》(2024),由美國女星柔伊莎達娜(Zoe Saldaña)與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等人主演,看來機會濃厚的多。

各位影迷,你也覺得你的國家或地區近年推派參加奧斯卡的電影是最好的選擇嗎?

《火上鍋 The Taste of Things》電影預告
本文與 MyVideo 影音隨看 合作刊出